此前,沃尔玛与京东到家是在没有门店覆盖的区域建立云仓,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双方将其升级为云仓波次配模式,即从云仓拣货配送升级为门店拣货后分批次送至云仓,再由达达骑手从云仓取货送到用户手中。
这种门店拣货、云仓发货的模式一方面帮助门店扩大了服务范围;同时也提高了云仓的运转效率,大幅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选择。对于沃尔玛来说,波次配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云仓的运转效率,从而有助于云仓快速复制推广。
同时,依托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的数据分析和策略支持,沃尔玛在门店设置了智能交接区和全渠道履约实时看板,实现了实时安排运力调度,同时简化门店交接环节、无需店员看守,提升履约时效。
由此即可看出,达达集团已经将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用户赋能、营销赋能五大模块做成其零售商对接“标配”。其接下来的竞争优势,将在于协同运作,推广海博系统、支持零售商提升全渠道履约和运营能力、参与“物竞天择”项目、链接品牌协同营销等更多创新方向。
“全渠道是这两年零售商发展线上的明显趋势。接入更多平台,意味着对接更多渠道、触达更多用户。但渠道越多,管理难度就越大,人员成本、效率低下,是很多零售商现阶段发展全渠道的痛点,自身难以快速克服。为这些商家提供一套高效、低成本、能够解决全渠道,这里包括商家自有渠道以及其他O2O平台,而不仅仅是京东到家渠道的履约和运营痛点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为商家提供的差异化价值。同时必须保障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满足规模不同、线上发展策略不同的零售商的差异化诉求。”何辉剑表示。
达达集团的定位是即时零售和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者, 不碰货,不做自营,纯服务平台,不存在与零售商发生冲突的风险,这一点也能让零售商更快打消合作顾虑。
例如达达集团已与北京华冠超市进行类似合作,运用其研发的“海博全渠道业务聚合平台”,整合处理第三方O2O平台、电商平台,小程序、APP等自有渠道、自有社群以及线下渠道等多方订单,囊括门店、商品、订单、用户、营销、价格等管理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将处理好的订单分发给相应平台,如同“路由器”一样帮助零售商处理多线链接等复杂难题。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零售企业可以减少与平台方对接而造成的重复搭建,实现降本增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环节也不会体现在其购物端口,因而有助于提升其体验感。据京东到家数据显示,使用海博全渠道履约系统改造后的某超市门店,日均订单量月环比增加15%,平均拣货时长减少37%,拣货超时订单量减少了55%。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除了京东到家在深度服务于全渠道数字建设外,多点Dmall也在将深化合作,协同改造零售商底层逻辑作为其战略重心。
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对此表示,涉入零售商经营,协同零售企业塑造线上运营模式是多点Dmall区别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多点Dmall会在接入企业中上线“每日鲜”蔬菜,先以“线上专款”出现,减少门店试错成本。当销售数据具备可参考性后,才会根据定销比改变其门店商品结构,在整体SKU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汰换制上线“每日鲜”蔬菜。
“线上线下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生鲜。比如说原来顾客在线下买菜有挑选欲望,总觉得自己选的是最好的。但电商配货是你挑选了一个商品给顾客,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对于来店顾客,买的一百个商品其实品质都不一样,可大家都满意,哪怕最后一个人也觉得他挑的是剩下中最好的一个。但电商就不一样,顾客收货后不满意的比例会相对提高。而如何满足这一类型需求,就是我们需要告诉企业的。”刘桂海举例称。
“中台”需求明显
多平台对接是攻克难点
虽然京东到家、多点Dmall等平台逐渐显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但他们却有一个公认的零售商需求——中台。
一些实体零售商超高管曾在采访中提出以下问题,例如多平台接入背景下,企业需要与各个平台建立相应的系统、团队对接方案,那么零售商该如何看待并解决重复建设等痛点;在与各平台对接过程中,实体企业又该怎样优化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客流增量;而平台方如何为实体零售商提供一套高效、低成本、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等话题,都是其关注重点。
而目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台系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其原理是向上对接三方平台、小程序、自有APP、线下渠道、自有社群等不同渠道;中间链接不同系统,包括运营系统,履约系统等,帮助商超在一个系统里面做好全渠道业务;向下则接入商家的ERP系统,中间两层通过适配器无缝连接。
从技术手段上来说,中台系统基本已被开发完成,例如京东到家海博系统等中台已和卜蜂莲花、华冠超市、北京华联等企业落地运营。多点Dmall的底层数据零售系统,阿里云、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等均有类似产品。
“具体来说,线上全渠道的业务通过海博中台,均可以完成与零售商ERP对接,商品、促销实现自动、高效、稳定同步,一个平台可对商家接入的所有渠道业务进行操作、管理和跟踪;门店通过一个终端即可完成全渠道订单管理和履约,海博系统的全场、半仓、全仓的履约方案可以有效的帮助商家提升履约效率。海博系统还具备模块化赋能的特点,商家可以单独选择使用运营或者履约模块,更有针对性,适配各类商家现阶段的需求。”京东到家零售赋能业务部总经理练燕杰解释道。
但是,如何撬动其他平台资源,让零售商顺利对接,才是运营中台的难点所在,但同时也蕴含着到家平台获取另一个业务支柱的机会点。
“我们目前能够帮助零售企业上线美团、饿了么、抖音等多个平台,但淘鲜达说实话是没有接入的。这一方面取决于零售企业自身的话语权,以及它对平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关系到零售企业的上线规划,比如说如果不能保证投入产出比,有时候接入太多平台只会加重负担。”一位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各个平台也在通过差异化策略增强其中台落地性。比如说目前市场上提供零售中台服务的公司主要有三类:以富基、长益为代表的EPR商家;牵牛花、闪电购等专业中台类公司;以及京东到家、美团这类O2O平台。三方各有优劣,即可让零售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精准匹配。
同时,到家平台也在通过扩展商家、丰富业态、全渠道布局等方式增强实力。比如说淘鲜达正在将到家业务细化、丰富配送方式,同时扩展配送场景。其中协同天猫超市、盒马、菜鸟驿站等其他阿里系平台展示出的资源联动作用,也是淘鲜达区别于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优势所在。而多点Dmall则表示将做透现有区域,提升订单量;同时拓展更多全国性连锁商超,增强其规模优势。
可以说,当前是到家模式尚未爆发出绝对性增长优势的摸索阶段,因此会遇到实体企业态度保守、投入迟缓等问题。但这也意味着企业处于布局窗口期,一旦时机成熟,那些提前布局的零售商早已建立起新的稳定格局,留给观望者的机会空间也会随之缩小。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张思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