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诱人助力链,盗号没商量
“之前打开(助力)链接,我就特别反感授权微信登录的要求。”
提及助力链,在深圳从事IT运维工作的马涛显得满脸无奈。他告诉懂懂笔记,公司里不少女同事热衷散发砍价、优惠、红包任务等助力链,而且总喜欢让同事们一起帮其助力。
其中,有不少助力链一点开就提醒授权微信登录。尽管他知道只是授权登录,页面能够抓取的用户资料有限,但还是会感到不悦,“很多链接都是为了给企业创造所谓用户数据,好撑场面去融资的。”
马涛表示,这种低成本“获客”方式很流行,抓住老人、女性的心理特点,以极低成本推广和传播,借机获得客户信息并成为“自己的用户”。但是在演变中,一些助力链的内容开始要求授权用户填写资料,变得毫无底线了。
“你看这些链接,点开后需要填写用户姓名、性别、年龄,还要验证手机号,登录后才能助力,这真的很过分。”他表示这种链接页面显示的活动官方,甚至是天猫商城和淘宝,大多数人没有防备之下,就会输入手机号并获取验证码。
他尝试填写手机号,收到的验证短信是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这让他感觉很不靠谱。他打开短信查看过验证码内容,在切换详情模式后,他竟然发现收到了一则登录验证码要求,也就是说,有用户曾通过手机号码尝试登录他的支付宝。
他马上意识到助力链的问题,仔细观察链接打开的页面,发现该助力链的链接并非为天猫、淘宝的官方地址,而是陌生的第三方,“想想也是,淘宝的活动页怎么可能在微信里打开。”
马涛请教了做信息安全的朋友,得知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灰产通过传播助力链,试图窃取用户的账号,甚至是移动支付功能,“后续我还收到过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验证登录信息,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用户将该验证码填入页面。对方很可能会将该验证码用于应用相关登录,申请金融贷款、借贷担保等方面业务。这样的助力链套路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别随便点连七八糟的助力链,收到验证码短信时也要看看详情,别光看奖励的金额。”
但是,尽管马涛把这些隐患告知了周围的亲友,但是在他们大家族的群里,家中的长辈们依然会乐此不疲地发送者各种奇怪的助力链,只要链接页上面写上几个大大的优惠和免费字样。
从商家宣传、裂变的首选方式,再到如今被不法机构用作诈骗工具,助力链可以说已经被玩坏了。这一抓住消费者贪欲、占小便宜心理的传播方式,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信息”形成裂变,只要优惠、红包、礼物写得吸引人,不愁无人自发传播。
【结束语】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拼命盖楼也只能拿到那几毛钱。仅仅通过简单转发、请求好友完成任务,我们真的能拿到丰厚、真实的奖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旦被不法分子、灰产机构盯上,点击之后的损失更是得不偿失。
面对种种不可知的助力链,你还愿意帮忙点开,帮忙转发?
来源: 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 木子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助力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