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是做供应链升级,淘宝天天特卖自去年底升级以来,喊出3年改造10000家工厂的供应链改造计划。3个月过后,已经有2000家传统制造商报名加入淘宝。同时淘宝也要做单品产业孵化模式,聚划算未来要孵化1000个全球产业带,打造30000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从源头发现好产品的思路做单品爆款的思路,杭州服装产业带等都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相较之下,黄峥的策略则有点务虚。深谙人性的黄峥,带领拼多多的思路是: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这句话黄峥自己的解释是:
假设我们能让前端消费者多一点耐心及和其他人协调的愿望,放弃一部分所见即所得、现在马上要的冲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利用人和人推荐、人和人之间关系、兴趣的相似点,做人以群分的归并,把每个人个性化的需求归集成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计划性需求。这种需求的归集程度也许没有像沃尔玛这种半年期的批量订单那么大,但也是够让工厂一条产线经济地运转。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把一个大的沃尔玛订单拆成50个小的批量订单,后端的生产也就可以摆脱对沃尔玛的依赖,改变原有授权产商全量计划生产的模式,进而由几十家有生产能力的厂商来市场竞争,这个按各种不同需求归集的50个批量订单。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理解黄峥的意思是:与一直强调用户体验电商平台思路不同,拼多多的思路是以计划经济的思路抑制一点人性,通过拼团形式形成议价能力,小规模团体订单改变大批量的集中订单,没有忙季和淡季之分的厂商生产成本更合理,最终核心目的是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寻得最低价格的平衡。因此,社交团购、供应链优化,成为拼多多早期两个最重要的标签。
谁主沉浮
拼多多短期内取得的成绩,黄峥认为外部条件是和淘宝、京东形成了「错位竞争」,另一方面,是淘宝船大难以掉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认为,但从淘宝的反应速度和整合速看,这两个外部优势都不存在,未来蒋凡和黄峥之战,主要取决三方面:
1、短期谁能最终抓取下沉流量。
蒋凡以聚划算为先锋,带动淘宝向四五线以及农村市场拓展。淘宝在下沉市场取得的成绩也较亮眼,2018年,其月度活跃用户从5.8亿增长至6.99亿,收获1.2亿增量,81.2%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而拼多多在微信社交流量渐渐不能维持其增长之际,花费巨额流量购买,拼多多在2018年Q4砸出了60亿营销和市场费用。今天市值270亿美金的拼多多,能否维系这种买量模式?
2、中期看用户体验。
黄峥曾提到,淘宝经历的苦难拼多多一个也逃不掉。当然借助现在社会发达的物流、金融体系,拼多多的成长环境相对早期淘宝好得多。另一个,如何避免平台上充斥假货,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是当下拼多多首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核心来看还是商业模式造成的用户体验更关键。Quest mobile2018年发布的《社交裂变深度洞察报告》显示,拼多多用户呈现耐人寻味的“高留存高卸载”的特征,拼多多游戏化的拼购模式与淘宝所代表的的常规网购模式,未来哪个是主流网购模式?
3、长期看C2M(顾客对工厂)模式落地。
目前,拼多多和淘宝都在努力推进C2B模式,拼多多曾公布过可心柔和植护纸巾利用柔性制造链实现火爆销售的案例。拼多多根据消费者喜好、销量等消费数据,给出生产3斤装纸巾的建议,让可心柔在上线当天卖出300万元的纸巾。
而淘宝则利用「淘工厂」推进柔性制造实现。国内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之一迪尚集团,利用「淘工厂」数据生产当季最流行的服装,一个星期卖出30万件针对时下流行趋势设计的羽绒服。
这二个案例都属于C2M模式的雏形,未来C2M模式带给电商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的影响将是颠覆性,也最终决定谁是未来市场主流玩家。
黄峥带领的拼多多,蒋凡带领的淘宝,你看好谁?
来源: Tech星球-杨业擘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蒋凡 黄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