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还表示,美国是猪肉生产大国,价格远低于中国水平,因此双汇将持续通过便宜的进口猪肉冲抵成本增加的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间,美国猪肉价格折合人民币6.8元/公斤,进口猪肉到岸价在14元/ 公斤左右,而国内猪白条出厂价高达25元/公斤以上,是进口肉价格的近2倍。
进口猪肉带来的成本缩减,从双汇发展披露的营业成本也已清晰体现。尽管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疯涨近一倍,依然没有增加双汇的成本占比。
多元发展冲破强周期
当然,并不是所有肉类加工企业都有双汇发展这样国际化的布局,我国作为畜牧业大国,也不可能大批量进口洋猪肉。长期被动制约于猪周期的肉企,应该怎样突围?
2016年上半年同样盈利喜人的龙大肉食似乎给出了模板。该公司近两年来开始布局生猪养殖,2014年该业务板块营收仅20余万元,到2015年,公司养殖业务已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净利润5593万元。
如今,龙大肉食业务已包括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形成集种猪繁育、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食品 检验、销售渠道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这也被公司视为傲视其他同级别竞争者的主要竞争优势。
龙大肉食表示,公司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逐步扩大自有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规模,使养殖与屠宰加工向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不仅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猪肉原料供应,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养殖利润,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2016年上半年,龙大肉食生猪销量13.6万头,销售实现2.78亿元,由于养殖生猪大部分都直接供给内部屠宰,这为龙大屠宰业务利润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龙大肉食屠宰业务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37%,占总营收的比例接近85%。另外,龙大的肉制品业务板块实现营收2.19亿元,同比增长13.61%;养殖业务营收5795.32万元,虽然收入方面对比去年同期小幅下滑4.5%,但受益于猪价上涨,其毛利率大幅提升30.25%。
除布局全产业链模式外,涉猪企业近期纷纷加码金融布局,意欲避险强周期。
2016年2月6日,双汇集团财务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筹建,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该公司拟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其中双汇发展出资3亿元,占注册资本的60%,双汇集团出资2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0%。
此外,尽管今年赚得盆满钵满,也不忘未雨绸缪的雏鹰农牧(002477),自去年年底以来,已主投五份产业基金项目,投资金额高达25亿元。该公司董秘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金融板块能保障现金流,是涉猪企业穿越周期的法宝。
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 赵黎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上半年生猪养殖业利润井喷 猪价后市仍被看好 生猪“压栏惜售”现象缓解 猪飞不起来,CPI就放心了! 双汇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3年 被收购恐惧不攻自破 房上树上都是生猪 13000头猪被洪水卷走或波及拟上市公司 得利斯停购澳洲第四大牛肉企业 首度海外扩张存变数 搜索更多: 生猪 肉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