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购物,精明之选
从实体店到网购的切换速度势必加快:84%的受访者称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将增加网购支出。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网购方式更明智。62%的受访者称自己网购的首要原因在于价格(见图6)。

受价格、种类、便捷程度等因素影响,食品、娱乐、休闲旅游和投资方面的在线消费增幅尤为明显(50%的受访者称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会增加这些类别的在线支出),同时他们希望把钱花得更明智。以往支出较低的休闲、旅游表现突出,有望实现在线消费大幅上调(见图7)。

耐用品方面,人们的网购趋向有所减弱: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量”,而是“质”。
在中国,网络是个讨价还价的天堂,对消费者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但就耐用品而言,网购的吸引力比起以往并没有明显提升。
启示
消费模式的种种变化表明,企业若要充分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就必须重新审视战略。
对于生产耐用品的中国企业来说,也许需要反思自身的产品战略和价格设定 —— 如今消费者购买的次数少了,而且更看重质量。他们追求的是经久耐用的产品。为此,要想成为赢家,企业需要重新规划业务模式,将仅靠一次性销售硬件获取收入 的盈利模式逐步转化为同时依靠提供附加服务等获得长期、可持续收入的模式。
娱乐和休闲旅游提供商的数字化建设必须跟上,才能向 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网购和移动购物体验。内容营销和社交营销,而非传统的广告投放,将在赢取精明消费者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大众点评、携程等O2O平台将迅 速扩张。游戏规则在变,企业必须接受新规则,选择合作,时刻贴近消费者需求,确保自己仍然是第一选择。
各大品牌商和零售商应着手探索更明智的投资和获取客户的方法。如能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尽早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数据平台合作,便可增添全新的竞争优势。
最后,虽然近期股票市场有所调整,但人们的消费热情似乎仍然高涨,电子商务正在日益流行。如能与BAT三巨头联姻,那么银行、保险、证券代.理、理财等行业将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劳动力队伍较为年轻,他们的工资持续上涨,许多人努力打拼争取晋身为中产阶级。虽然一些消费者计划削减开支,但更多人打算在明智消费的基础上增加 支出。中国消费者似乎并未受到近来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消费模式在转变,这就意味着企业有必要重新思考产品、营销和伙伴战略,乘势而上全力出击,实现盈利。(来源:麦肯锡数字化业务部 作者:刘家明 梁敦临 ) 共2页 上一页 [1] [2] 调查: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十五个因素是什么? 天猫购夏普电视出现黑屏 消费者苦等月余不能换机 “双11”网上狂购反应中国消费者心理 中国消费者在双十一上演大“血拼” 在中国价格比本土高四倍 韩国泡菜撬开消费者嘴不易 搜索更多: 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