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电饭煲;到韩国去买化妆品;到美国去买奢侈品……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2014年中国的出境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
1万亿是什么概念?比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这几个省份的GDP总和还要多,这个数字绝对可以用“巨额”来形容。
于是,海外消费成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连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和安徽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忍不住感叹:“大家都到国外去买奶粉,把全世界的奶粉买成‘奶粉荒’。”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不仅是格力,很多制造电饭锅这类小家电产品的国内企业有不少产品还是不错的,但是消费者为什么对中国品牌没有信心?一是为我们过去不诚信的行为买单,二是我们对自己不自信。”

价格差是主因
一方面是内需要强力拉动,本国消费市场潜力需深挖;另一方面是国人热衷境外购物,助力了别国内需。这两方面的矛盾,正成为眼下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话题。
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去年人均境外消费1万元,而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6.2万亿元,如果按13亿人计算,国内人均消费2万元,境外人均消费额占国内消费一半。
1万亿可能并不仅仅是境外消费的全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预测,2014年中国海淘规模超过1500亿人民币。
为何会产生如此巨额的海外消费?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价格差。
赵田刚刚从美国旅游归来,据她透露,不少商品在欧美市场的价格比中国低50%。比如一款品牌皮包在国内的售价为4000多元,她在美国却只花了不到2000元。巨大的差价使她常常借旅游之际远赴海外购物。除了价格因素外,考虑到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她也更喜欢在国外买东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表示,韩国是旅游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现在成了旅游热点,“大家不都冲着便宜商品去的吗?”他同时指出,物流成本高也是中国消费品贵的原因。“在沿海地区生产的产品运到美国的成本绝对低于运到西安的成本。”张小济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品生产国,又是最大的消费品出口国,但是我们的消费者却最爱在国外买东西。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在我国一些货物从南方流通到北方,比出口到欧美的物流成本还要高,国内公路收费站太多。
“商场很少看到中文字,即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也要挂着‘羊头’,那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坦荡地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就是中国制造的,是中国设计的,你敢不敢大声说出来?”董明珠直言。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则表示,中国线下销售都是供应商管理,招租联营扣点制导致了价格虚高,“商场里卖的东西比国外、网上贵五六倍,就算再爱逛街的人,也不愿意受骗啊。”
总的来说,中国东西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共2页 [1] [2] 下一页 法国商场将为中国人周日营业 奢侈品消费外流 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流占76% 奢侈品牌正抛弃中国市场? 中国奢侈品消费76%在境外 专家:消费外流严重 奢侈品品牌布局深圳速度缓慢 高端消费外流至香港 深圳奢侈品店拓展缓慢 高端消费外流香港 搜索更多: 消费外流 欧美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