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主品牌增长见顶,多品牌未成气候
公开资料显示,贝泰妮是一家专注于敏感性肌肤护理的专业化妆品企业,以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核心,致力于提供温和有效的护肤产品,并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协同的数字化销售渠道。
公司以“薇诺娜(Winona)”作为核心品牌,同时围绕不同年龄层与功能需求构建了多元品牌矩阵,包括专注婴幼儿肌肤的“薇诺娜宝贝”、高端抗衰品牌“瑷科缦”、祛痘功能品牌“贝芙汀”,以及通过收购整合的大众美妆品牌“姬芮”“泊美”与科技美容仪品牌“初普”等。
尽管贝泰妮持续推动品牌多元化战略,但“薇诺娜”仍是公司业绩的绝对支柱。2022年至2024年,该品牌营收分别为48.85亿元、51.92亿元和49.0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7.43%、94.02%和85.58%。尽管占比逐年缓降,但其核心地位依然稳固。2025年上半年,薇诺娜实现营收19.5亿元,占总收入的82.17%,仍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与去年同期的23.89亿元相比,该品牌营收下降18.38%,明显“缩水”。
证券之星关注到,拉长时间线来看,薇诺娜的增长乏力趋势更为清晰。2022年至2024年,该品牌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4.60%、6.28%与-5.45%,增长动力持续放缓,甚至在202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入2025年上半年,其跌幅进一步扩大。
在其他品牌方面,尽管部分子品牌呈现增长态势,但整体尚未形成有效的第二增长曲线。其中,“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同比增长8.62%,表现稳健但规模有限;“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89%,增速亮眼但基数仍小,难以支撑整体业绩。而收购品牌“姬芮”与“泊美”则分别实现营收2.12亿元和0.24亿元,同比下滑11.50%与4.72%。

从销售渠道来看,公司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及OMO(线上融合线下)三类渠道开展业务。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17.43亿元,同比下降5.89%;线下渠道收入4.24亿元,同比下降41.58%;OMO渠道收入1.91亿元,同比下降10.48%。三大渠道全面承压,尤其线下渠道受消费场景变化冲击最为严重。
证券之星注意到,当前贝泰妮整体销售表现疲软,已经是大手笔营销取得的成果。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2.85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2.77亿元。其中,渠道及广告宣传费为9.12亿元,占销售费用的70%以上。
03. 股东折价减持,市值较高点蒸发超千亿
在大单品增长乏力,子品牌支撑不足的背景下,贝泰妮的业绩持续承压,这一态势已直接反映在其二级市场的表现中。
贝泰妮于2021年3月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为47.33元。上市首日即受市场热捧.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收盘报159.78元,单日上涨237.58%。此后股价继续走高,一度触及286.76元/股的历史峰值,市值突破1200亿元,不仅成为A股化妆品行业市值榜首,也被市场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第一股”。
然而,高位行情未能延续。公司股价随后进入下行通道,一度跌破发行价至38.95元。截至发稿前,贝泰妮股价在45-46元区间浮动,低于其发行价47.33元,距其股价高点回落逾80%。最新市值约为195亿元,相比巅峰期缩水超千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伴随股价持续走弱,公司股东也相继启动减持。自限售股解禁以来,红杉聚业、臻丽咨询与重楼投资等机构股东陆续发布减持计划。持股数据显示,2021年末三者持股比例分别为21.58%、8.81%和5.91%;至2025年上半年末,已分别降至9.61%、4.51%和0.76%。
报告期内,红杉聚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842.59万股,减持比例占原股东持股比例为17.15%。两个月后,该股东再度披露新一轮减持计划,拟于8月15日至11月14日期间继续减持842.59万股。臻丽咨询亦同步减持210.65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减持多以折价方式进行。据公告,红杉聚业与臻丽咨询的询价转让价格为33.3元/股,较当日收盘价39.7元/股折价约16%。两家股东在5月这一轮减持中合计套现约3.51亿元。
从“皮肤学级护肤品第一股”到增长失速,贝泰妮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建产品力、打通第二增长曲线重拾增长动力,证券之星将持续关注。
来源:证券之星 夏峰琳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