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多地区收入降速
消费升级、渠道分流以及行业竞争加剧下,桃李面包在原有明星单品基础之上,近年也在持续加大新品的研发和推广。例如此次争议广告所宣传的“蛋月烧”月饼为公司月饼产品线的创新品类,于2024年中秋节前正式上市;另据方正证券研报中统计,2023年,桃李面包的面包新品上新频率为每月1款。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还推出了芝士肉松蛋糕、碱水面包丁、蔓越莓葡萄软面包等系列新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不过,尽管公司近年的研发费用率缓步上升,但对比公司同期投入的销售费用,其仍是重营销轻研发的态势。证券之星梳理发现,2023年,桃李面包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6.71%至3369.77万元,研发费用率达到0.5%,为近五年峰值,同期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21%至5.49亿元,对应的销售费用率达到8.13%,显著高于研发费用率。

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同比下滑30.81%和7.44%,各期对应的费用率为0.3%和8.51%。
此外,尽管桃李面包期望通过丰富产品矩阵保持产品竞争力,但公司的业绩表现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3.55%至26.1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9.7%至2.04亿元。
产品端之外,桃李面包在加速步伐拓展渠道端和生产端。半年报显示,公司在东北、华北等成熟市场进一步下沉外,同时向华东、华南等南方市场加快布局,试图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然而,公司七大收入地区中,除华中地区收入上半年呈现小幅增长外,其余地区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作为核心市场的华北以及东北地区收入规模分别较上年下滑14.78%和9.29%。
短保面包的属性,也要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贴近消费市场的生产基地。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共有24个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期末产能达到22.59万吨,但产量仅为14.24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63.04%,此外公司正在建设2个生产基地项目,设计产能年产9.9万吨。

尽管在建生产基地旨在解决“短保产品运输半径受限”的核心问题,但若后续新增产能无法与当地渠道渗透节奏、消费口味偏好形成协同,恐难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实际业绩增长,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产能消化负担,使生产端的扩张难以有效支撑整体业务的回暖。
来源:证券之星 吴凡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