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刘凤茹
“医美茅”爱美客(300896.SZ)的增长神话正在破灭。继2024年营利增速降至个位数后,今年上半年爱美客出现“不增收也不增利”的局面:其中营收降超两成,归母净利润下滑近三成。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暴降41.75%,业绩“失速”态势在季度间持续恶化。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医美厂商的大量涌入,行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随着华熙生物等对手入场,爱美客王牌产品“嗨体”的垄断格局被打破,收入、毛利率双向受到挤压;以“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注射产品也出现负增长。
为突破瓶颈,爱美客斥巨资收购韩国的REGEN公司,剑指“童颜针”生意。然而,REGEN公司单方面解除协议卷入高达16亿元的代理权仲裁纠纷。更为重要的是,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童颜针”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深陷内忧外患的爱美客,面临重回增长轨道的难题。
01. 单季度业绩降幅扩大
据了解,爱美客于2020年9月28日上市,是一家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与转化的企业。据爱美客介绍,其已成功实现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以及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的产业化,同时正在开展重组蛋白和多肽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目前,爱美客主要产品为Ⅲ类医疗器械,应用于医疗美容行业。
曾被市场称为“医美茅”的爱美客,承载投资者对业绩高增的期待。翻看上市前几年财报,爱美客业绩还是不错的:营收从2020年的7.1亿元增至2023年28.6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4亿元攀升至18.58亿元。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爱美客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7.18%、104.31%、33.91%、47.9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93%、117.85%、31.9%、47.08%。
这样的“高增长”未延续到2024年,爱美客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6亿元、19.58亿元,增速分别骤降至5.45%、5.33%。
今年上半年,爱美客业绩“失速”:营收同比下降21.59%至12.99亿元;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扣非后净利润7.22亿元,同比下降33.7%。这也是爱美客上市之后,首次中期业绩出现营利双降。
证券之星注意到,季度数据更能反映增长乏力的态势:爱美客2025年Q1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降17.9%、15.87%、24.02%;Q2营收同比下降25.11%至6.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75%至3.4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2.83%至3.2亿元。Q2营收、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4.19%、22.09%。
今年上半年,爱美客的销售费用为1.44亿元,同比增长2.16%。可见,爱美客用营销驱动营收增长的边际效应在减弱。
二级市场已作出反应,8月19日爱美客股价收跌1.39%,报181.32元/股,总市值降至548.7亿元。巅峰时,爱美客市值超1500亿元。
不仅如此,爱美客的现金流也发出预警信号。今年上半年,爱美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骤降至6.55亿元,降幅达43.06%。
02. 核心产品遇增长瓶颈
核心产品增长乏力是拖累爱美客业绩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下滑23.79%。这背后,与行业竞争加剧有关。
根据德勤中国、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与艾尔建美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医美行业将呈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的特征,中国医美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关键期。
爱美客在财报中提到,随着获批上市的医疗美容产品注册证增多,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进一步分化。根据前述报告显示,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分化显现,以聚乳酸、聚己内酯为核心成分的微球新材料注射类产品成为行业焦点。随着近年来医美厂商的大量涌入,医美人群的加速渗透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度迭代,行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
据了解,溶液类核心产品“嗨体”是一款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是国内首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纠正颈部中重度皱纹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嗨体”自2016年获批后曾长期垄断市场,随着2024年7月华熙生物颈纹修复产品“润致?格格”获批,打破了“嗨体”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