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双品牌齐失速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通过成本优化方式,实现了亏损收窄。证券之星注意到,闭店调整仍是其优化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至2024年,公司关闭的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以及138间,除2023年净增长32间呷哺呷哺餐厅外,其余各期分别净减少220间、40间以及73间。
这一系列调整反映出主品牌“呷哺呷哺”长期深陷门店结构优化的阵痛。由于新增门店未能有效抵消闭店带来的影响,导致餐厅规模不断萎缩,收入端的下滑尤为明显:2021年末该品牌收入为34.97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缩减至26.27亿元,短短三年间规模显著缩水。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品牌吸引力的弱化。呷哺呷哺曾凭借高性价比的“一人食”火锅赢得市场,但近年来这一核心优势逐渐褪色:一方面,成本上涨推动的涨价使其性价比标签松动;另一方面,尽管公司的人均消费虽从2021年的62.5元下降至2024年的54.8元,试图挽回客群,却未能带动翻座率的实质性提升——该指标仅从2021年的2.3次/天微增至2024年的2.5次/天。侧面反映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未得到显著增强,单纯的价格调整并未真正解决市场认可度下滑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湊湊餐厅的扩张步伐大幅放缓,闭店规模却在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新开44间、48间和13间湊湊餐厅,各期闭店的数量却呈现显著增长,依次为:3间、15间和73间,其中2024年湊湊餐厅首次呈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司此前规划,湊湊餐厅2023年和2024年在中国大陆新开数量分别为74间和26间,但实际扩张进度远未达预期,反映出品牌扩张策略已明显收缩。
此外,湊湊餐厅近年同样在降低客单价,其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40.6元下降至2024年的123.5元,但其2024年的人均消费仍要显著高于同年海底捞的97.5元。从运营效率来看,截至2024年末,湊湊餐厅的翻座率仅为1.6次/天,不仅大幅低于海底捞4.1次/天的水平,也落后于人均消费更高(142元)的巴奴火锅(3.2次/天)。

受近年整体业绩不振的影响,2021年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超九成,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幅超20%。
来源:证券之星 吴凡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