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分析认为,呷哺呷哺在餐厅数量上的减少并不是业绩下滑的唯一原因,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或许是未来突围关键。
呷哺呷哺表示,2025年将深耕北京、河北、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通过优质产品和经典套餐打造高性价比小火锅的鲜明形象。同时,湊湊采取谨慎的开店策略,仅会选择大陆地区优质商场进驻开店,与强势品牌的知名商业地产联合提升品牌势能,重质不重量。
行业竞争令业绩雪上加霜
作为引领“一人一锅”小火锅风潮的餐饮品牌,呷哺呷哺曾以其“高性价比”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如今正遭遇来自行业的市场挤压。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一面是市场规模增长,一面是行业竞争加剧。截至2023年底,全国火锅门店超50万家,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优势明显,海底捞、巴奴火锅等头部品牌强势进军小火锅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年报发现,2023年至2024年,呷哺餐厅和湊湊餐厅顾客的人均消费均出现下滑,呷哺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62.2元和54.8元,同比分别下滑2.66%和11.90%;湊湊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42.3元和123.5元,同比分别下滑5.70%和13.2%。
与此同时,在餐饮业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呷哺呷哺主打的“高性价比”品牌形象也受到一些消费者质疑。在某消费点评平台上,有消费者说:“以前这家餐厅的味道确实不错,每次来吃都很满意。但最近几年变化挺大的,价格涨了不少,可食材的质量反而在降低。虽然环境依然是那么优雅,服务也很到位,但总体来说性价比真的不高。”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认为,除了价格以外,品牌效应也在消费者选择中发挥作用。消费者对品牌口碑、店内服务的关注,反映消费者对高品质火锅餐厅的更高诉求,从而驱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消费者对菜品品质、食材新鲜的关注,体现健康、新鲜的新趋势,引导火锅朝“高质价比”的方向发展。
呷哺呷哺在2024年年报中也表示,消费者在2024年更加谨慎,人均消费下滑,同时对性价比和高品质的要求依然较高。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餐饮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一些企业通过降价或推出副牌试探低价市场,不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试图实现餐饮全球化。
当前呷哺呷哺不得不尽快寻求脱困之道,推进出海战略成为其提升业绩的选择之一。公司2024年持续推进出海战略,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等地的经营为基础,打造全球化火锅品牌效应。截至2024年年底,在中国大陆以外,公司拥有及经营3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6间湊湊餐厅。特别是针对亚太地区重点市场,公司倾力打造“湊湊”品牌国际化形象,成功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区域渗透的战略转型。
呷哺呷哺称,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并持续引领行业潮流。
不过,在自身营业表现不佳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呷哺呷哺如何解决自身业绩困境,尚待进一步观察。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上述相关业绩问题致函呷哺呷哺,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应。(实习生徐黄凌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曾德金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