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吴凡
2024年,是国内卤制品上市公司集体失意的一年,面对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传统休闲卤味食品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1458.HK)、煌上煌(002695.SZ)以及紫燕食品(603057.SH)的营收均较上年同期呈现滑坡。其中行业“一哥”绝味食品营收领跌同行,同比下滑13.84%至62.57亿元,归母净利润在2023年短暂回暖后再度下跌34.04%至2.27亿元,这也是公司自上市后首次出现业绩双降。
证券之星注意到,经营承压之外,绝味食品在2024年还出现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赴港IPO折戟、募投项目延期等事项。业绩不振叠加一系列利空事件,公司股价2024年至今年6月26日跌幅达38.82%。今年一季度,绝味食品颓势加剧,实现营收15亿元,同比下滑11.47%,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滑27.29%。
01. 上半年门店收缩近千家
卤制食品是绝味食品营收构成中的绝对主力,但公司2024年卤制食品的销售规模出现大幅滑坡,实现营收52.24亿元,同比下降13.67%,不过由于营业成本的降幅高于营收降幅,导致卤制食品的毛利率被动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分产品看,2024年,绝味食品鲜货类产品贡献的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5.76%至48.59亿元,其中,收入占比超七成的禽类制品营收同比下滑16.62%,另外蔬菜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收入也分别下滑9.94%和18.56%。总体来看,除了营收不足4000万的畜类产品实现了增长外,绝味食品鲜货类核心产品线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

有市场观点认为,外部消费环境疲软背景下,公司门店数量下滑,单店经营承压是致使公司收入端承压的主要原因。
证券之星了解到,绝味食品在发展初期就建立了“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运营模式,此后公司借助加盟商资产杠杆在全国迅速扩张门店,实现跑马圈地。2019年,绝味食品成为同行业上市公司中首家门店规模破万的公司,达到10954家门店(不含港澳台)。然而对比同行业单店营收水平,其当年单店收入约47.22万元,显著低于周黑鸭的244.89万元,也落后于煌上煌的58.53万元及紫燕食品的68.8万元。
为此在2019年,绝味食品将营销策略从“跑马圈地,饱和开店”升级为“深度覆盖,渠道精耕”,同时喊出全要素提升单店营收。而在2020年至2023年,公司门店数量(不含港澳台)每年递增,从12399家增长至15950家,但其单店收入却未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各年的数据分别为42.55万元、47.75万元、43.93万元和45.52万元。
这也反映出,绝味食品虽持续扩张门店数量,但单店收入未随规模增长而提升,凸显出其传统“以量取胜”的扩张模式面临效率瓶颈。
值得注意,2023年,绝味食品的门店扩张速度已呈放缓趋势,全年净增长874家,而2020年至2022年,公司门店净增长均破千家。从行业侧看,近年来卤制品行业入局者增多加剧竞争,叠加终端消费需求更趋理性,卤制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曾经依赖的“跑马圈地”的模式已难以持续。
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门店总数收缩至14969家,报告期内净减少981家。而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更是罕见地未披露门店数量。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