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昔日金饰龙头周大福罕见大手笔补充资金。近日,公司计划发行88亿港元可转换债券,预计净筹资约87.15亿港元。面对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以及新锐品牌老铺黄金的强势崛起,这笔87亿港元的募资能否助其重振市场地位,仍有待观察。
周大福着手筹钱。
6月17日,金饰龙头周大福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88亿港元可转换债券,预计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7.15亿港元。
对于本次发行所得的87.15亿港元,周大福表示,将用于黄金首饰业务的发展及融资、门店升级及国内外市场的策略扩充,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事实上,当下的周大福正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据不久前披露的2025财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6.56亿港元,相比2024财年减少17.53%,实现归母净利润59.16亿港元,较2024财年减少8.97%。
与此同时,在黄金首饰消费整体疲软的背景下,走“高奢”路线的老铺黄金却异军突起。2024年,老铺黄金营业收入约为85.06亿元,同比大增167.48%,归母净利润为14.73亿元,同比大增254.09%。
除了业绩增速不及老铺黄金外,周大福在资本市场的“龙头”地位也不保。截至当前,周大福市值约为1258.36亿港元,而上市仅一年的老铺黄金市值已高达1412.55亿港元。
在此背景下,周大福也启动高端化转型,相继于香港、上海、深圳、武汉和西安开设了5间新形象店,重塑珠宝消费体验。在2025财年业绩会上,周大福珠宝集团副主席郑志雯也宣布,计划于中国内地及香港开设约20家新形象店。
周大福
借可转债募资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周大福发布公告,计划发行一笔于2030年到期的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88亿港元,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7.15亿港元。
根据公告,初始换股价设定为每股17.32港元。若按此价格将债券全部转换,最多可转换约5.08亿股新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约4.90%。
在成本方面,该可转债年利率为0.375%,利息将每半年等额支付一次,支付日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0日,首期付息日为2025年12月30日。
对于此次发债的理由,周大福表示,这是公司自2011年IPO以来在资本市场的首次重大交易,公司计划将净募集资金用于:发展及融资黄金首饰业务、门店升级、在国内外市场进行策略性扩充,以及补充一般营运资金。
当前,发行可转债对周大福较为有利。今年以来,随着黄金首饰市场热度攀升,周大福股价同步上涨,截至目前年内涨幅达87.22%,股价报12.60港元,与17.32港元的换股价相差4.72港元。
事实上,2024年港股市场通过可转债募资热度极高。在港元高利率环境下,传统债券或贷款融资成本较高,而可转债因嵌入股权期权,能显著降低利息支出。此外,港股市场转债发行流程相对简单,通常从发布拟发行公告到最终完成不超过1个月。
除周大福外,6月以来,包括中国平安、汇盈控股、时富投资、天泓文创、易纬集团在内的多家港股上市企业也披露了发行可换股债券的计划。
其中,中国平安于6月4日公告拟发行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换债券;该公司此前在2024年7月已成功发行35亿美元、利率仅为0.875%的H股可转换债券。
值得注意的是,周大福竞争对手老铺黄金也于今年5月完成再融资,以每股630港元配售431万股新H股,扣除佣金及开支后净额约26.98亿港元,资金将用于内地门店拓展、现有门店优化及支持同店销售增长等核心业务发展。
“龙头”地位
不保?
发行可转债的背后,或许暗藏着周大福的转型焦虑。
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飙升。数据显示,2024年初,纽约、伦敦两地的金价还在每盎司2000美元附近,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国际金价已升至最高每盎司3500美元附近,涨幅一度超70%。
在金价大涨的情况下,黄金首饰行业却迎来了一波“寒流”。1月24日,中国黄金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黄金消费量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4.69%;金条及金币同比增长24.54%。
受此影响,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黄金珠宝零售商业绩也面临挑战。财报显示,2025财年,周大福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5%至896.5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8.98%至59.16亿港元。其中,由于2025财政年度内金价持续飙升而导致黄金借贷的公允值亏损61.8亿港元。
此外,2025财年周大福珠宝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的门店同店销售数据皆有所下滑。其中,周大福珠宝在中国内地的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9.4%,在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的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6.1%。
与此同时,周大福也开启了“关店潮”。截至2025财年末,周大福珠宝在内地的零售点为6274个,期内净减少896个。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