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收购奢侈品牌仍未盈利
进一步拆解销售费用结构,公司的装修装饰费(1.44亿元)、广告宣传费(1.96亿元)、电商服务费(3106.38万元)以及门店运营费(4.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09%、108.11%、65.42%和12.70%。另外,公司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3.79%、54.67%和1.80%。多重费用的快速上涨,直接推高了公司的销售费用率。2024年,比音勒芬销售费用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2.38%,费用率的攀升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使得销售净利率时隔五年再度跌破20%,仅为19.49%。
与此同时,尽管2024年公司来自服装服饰行业的营收增速达到13.19%,但营收成本增速高达22.73%,致使公司的毛利率同比下滑1.76%至77.01%。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比音勒芬的毛利率高居榜首,然而其背后也暗藏隐忧。一方面,高尔夫运动的小众属性天然制约市场规模,尽管其市场规模近年呈现增长,然而截至2022年,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人数还不足百万人。公司董事长谢秉政曾在公司20周年庆典上喊出“10年营收增长10倍”的口号,即到2033年,比音勒芬营收要增长至300亿元,挑战目标则为500亿元。而这种“小而精”的市场特性虽能支撑高溢价,却难以承载比音勒芬“百亿营收”的扩张野心。
另一方面,在高尔夫运动年轻化、大众化的趋势下,公司也面临Lululemon、FILA、李宁等一众国际、本土品牌的围猎,例如Lululemon以“瑜伽+轻户外”场景切入高尔夫社交圈层,2024年一季度,lululemon推出了高尔夫系列;李宁也在持续开拓高尔夫专业领域版图,其旗下高级运动时尚品牌李宁1990于今年3月发布了2025春夏系列高尔夫新品。
为突破增长瓶颈,比音勒芬近年也在深入实施“四化”战略,其中公司于2023年收购了Cerruti1881和Kent&Curwen两大奢侈品牌,这些国际品牌承载着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期望。
不过短期来看,上述收购未能给公司业绩锦上添花。2024年,上述两个品牌的运营方、比音勒芬的控股子公司广州厚德载物实现营收1.28亿元,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亏损为8117.54万元。
来源:证券之星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