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喜人。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营收从42.86亿元跃至39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3%;经调整净利润从0.81亿元增至9.13亿元,增幅超10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加盟费占比不足0.5%,颠覆了传统品牌依赖加盟费盈利的模式。
从某种角度来说,鸣鸣很忙的战绩是“薄利多销”策略奇迹。公司毛利率稳定在7.5%-7.6%,净利率从1.7%提升至2.3%,虽然不高,但其凭借11.6天的存货周转周期、24小时物流网络,实现“小利快跑”。和蜜雪冰城一样,其两者均验证了下沉市场“规模制胜”逻辑。
目前,鸣鸣很忙也推出自有品牌向生态化转型,目标将定制产品占比提升至25%,毛利率也有望突破10%。
从战略角度,公司一直在着重打造数字化与生态构建。一方面其斥资打造了36座数智化仓配中心,其动态选品系统能够使滞销率低于行业均值;2024年,公司也推出“食品安全公示系统”,扫码可追溯产品全链路信息,强化消费者信任。
管理层在招股书中强调:“效率是低价可持续的根基,未来将投入20%募资额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
投后估值超105亿元,红杉、高榕投了
作为合并前的双雄企业,二者快速发展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资本的助推。
零食很忙更是资本驱动下的规模化扩张的典型。其融资启动早且规模大。2021年,公司完成A轮融资2.4亿元,由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联合领投,启承资本、明越资本跟投。资金主要用于供应链优化、全国化扩张及品牌升级,推动门店数从2021年的500家增至2023年的4000+家。
拥有顶级财务资本背书后,在2023年的B轮融资中,五源资本也加入投资阵营,该轮融资加速了零食很忙向北方市场的渗透,并推动其与赵一鸣零食的合并谈判。2023年合并前,零食很忙估值已达25亿元。
赵一鸣零食的发展特点则侧重供应链整合与产业资本协同。
其首轮融资聚焦供应链升级。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1.5亿元,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资金用于供应链整合与加盟体系优化,门店数从2022年的84家激增至2023年的2500+家。合并前,赵一鸣零食估值为15亿元,但具备高增长潜力。
仅合并一个月后,零食行业“老大哥”好想你跟盐津铺子就联手投进鸣鸣很忙B轮融资,分别以7亿元和3.5亿元换取6.64%和3.3175%股权,合计向鸣鸣很忙投入了10.5亿元,也让后者直接以105.42亿的估值跻身独角兽之列。
合并后,晏周通过直接持股及员工持股平台控制34.93%,赵定持股15.58%,红杉中国持股9.2%、高榕资本持股6.1%、黑蚁资本持股4.8%。
一旦上市,资本的注入将加速其“万店计划”落地,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巩固其“量贩零食第一股”的行业地位。
目前,行业洗牌与竞争白热化。中国量贩零食市场规模2024年达3700亿元,前五大品牌市占率仅6%,但头部效应加剧。此外,伴随着“三只松鼠”、“溜溜梅”等休闲零食赛道品牌纷纷赴港递交招股书,港股也迎来一波消费热。
此次鸣鸣很忙IPO拟募资用于三大方向:60%拓展门店至3万家,30%升级供应链及自有品牌,10%投入AI选品与仓储自动化。
晏周也表示,“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让中国县域消费者享受与一线城市同质同价的零食自由。”
来源:投中网 黎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