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电商渠道的崛起正在重塑保健品行业格局。随着消费者教育不断深化,对于保健食品的认知提升、对于渠道专业性要求趋弱,居民在购买行为中更关注点转向产品价格。电商平台的产品在可得性、性价比方面具备优势,因此我国保健食品销售向线上转型已成大势。
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4年线上电商零售额占比由3.1%提升至58%,同期传统渠道药店/直销 /超市(包括超大型自助超市)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8.3%/-22.5%/-3.2%,线上电商已超越传统药房、直销成为我国保健食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来源:欧睿国际、东吴证券研究所
尽管汤臣倍健早在2021年就启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变革,但成效不彰。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2.22亿元,同比下降28.21%;2025年一季度线上收入继续下滑15.78%。根据魔镜洞察数据可知,2024年得益于保健食品市场持续向好,不同排名段的品牌充满活力,均保持销售额同比增长,另外,排名50之外的品牌呈现更加强劲的增长态势,销售额增长超20%,市场份额扩大2.8%,头部品牌依旧保持着领先优势,仅汤臣倍健出现销售额下滑,其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销售费用超30亿元,商誉超10亿元
公司的“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也一直为人诟病。2024年汤臣倍健研发费用1.49亿元,同比减少17.12%,研发费用率仅2.18%,研发人员数量更是从2023年的301人减少至206人,减少31.56%,占比从8.04%下降至6.97%。同期销售费用30.31亿元,是研发投入的20倍,销售费用率高达44.33%。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行业变革期显得尤为脆弱。尤其是当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实际功效而非品牌营销时,研发短板将成为制约发展的天花板。

来源:汤臣倍健2024年年报
国际并购整合不力也加剧了公司的产品困境。2018年汤臣倍健以35.6亿元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LSG),希望借此切入益生菌赛道。然而,受《电商法》实施影响,LSG在澳洲市场业绩未达预期,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10.09亿元,导致汤臣倍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来源:汤臣倍健2019年年报问询函
尽管2025年一季度,LSG境外收入增长5.94%,但国内lifespace品牌收入下降36.19%,反映出并购协同效应有限。更关键的是,益生菌市场已涌现出万益蓝等强势本土品牌,后者凭借“小蓝瓶”单品和创新营销,截至2024年4月已服务超700万消费者,获“中国益生菌销售额第一”认证,进一步挤压了汤臣倍健的生存空间。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汤臣倍健的商誉原值为20.23亿元,商誉减值准备9.31亿元,商誉账面净值为10.92亿元。目前,汤臣倍健的海外业务虽然保持增长,但规模仍然有限,难以支撑巨额并购成本。如果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或跨境电商竞争加剧,Life-Space等海外资产可能再次面临减值风险,进而冲击公司整体利润表现。

来源:通联数据
面对当前的困境,汤臣倍健提出2025年“以攻为首”策略,试图通过创新来实现业绩反转。然而,未来仍然充满挑战。面对重重困境,汤臣倍健的转型迫在眉睫。短期来看,公司或需在产品力、渠道效率、研发投入等方面作出实质性改变,以应对市场挑战。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汤臣倍健都需要正视当前面临的风险点,积极调整战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业绩的逆转,重回增长轨道。(《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来源:财事汇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