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IPO日报
日前,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三只松鼠(全称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招股书,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不过其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或许对投资者信心来说,并不那么有力。
4月29日,三只松鼠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实现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这一数据为三只松鼠刚刚燃起的“重回百亿”的兴奋泼了点冷水,也让其2024年定下的目标——2026年营收达到200亿元(线上、线下各100亿元)的底气似乎不够足。
双线狂飙到营收四连降
资料显示,2012年2月,五名创业初始团队在安徽芜湖都宝小区创立了三只松鼠品牌,其起家品类是坚果。
成立初期,三只松鼠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路狂飙。
从2012年开始在淘宝上线试运营,三只松鼠以766万元的销售额刷新了天猫食品行业单店日销售额最高纪录,名列2013年双十一食品电商销售第一名,至2018年,连续六年夺得双11冠军。
三只松鼠的营收也从2015年的20.43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70.01亿元,三年实现了242%的增长。
而融资方面,在2019年登陆创业板之前,三只松鼠在2012年-2015年连续四年每年进行一轮融资,合计四轮融资超过4.5亿元。
具体来说,2012年4月,IDG资本进行了1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3年5月,今日资本、IDG资本进行了617万美元B轮投资,三只松鼠公司市值超过2.5亿元;2014年3月,IDG资本、今日资本追加1亿元C轮投资,三只松鼠公司市值超过10亿元;2015年9月,三只松鼠获峰瑞资本3亿元D轮投资,三只松鼠公司市值超过40亿元。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发行价为14.68元,以首日收盘价计算市值达到80亿元,并在上市后实现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不可谓不亮眼。
上市当年,三只松鼠的营收达到101.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公司在2014年提出的百亿目标——“2020实现100亿”,成为国内率先且最快达到百亿规模的休闲零食企业。三只松鼠亮眼的业绩直接推动了股价的飙升,到2020年5月18日,市值峰值高达360亿元。
但是,这一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滑21.43%。也是从2019年开始,三只松鼠逐渐显露出多重发展困境。
2020年-2023年,三只松鼠营收四连降,从97.94亿元降至71.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4.1亿元、1.3亿元、2.2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股价连连下跌,截至4月30日,三只松鼠总市值降至107亿元,比峰值跌去70%。
多重挑战
借助于淘宝等电商平台崛起的流量红利,三只松鼠长期以线上渠道为核心阵地,到了2024年,其线上渠道实现营收约74.07亿元,占比69.73%,接近七成。
然而,线下市场作为零食行业的主战场,三只松鼠的线下市场布局却有待加强。
在2019年,三只松鼠掌舵人章燎原曾豪言“5年开一万家店”,可根据招股书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只松鼠线下门店数量为561家、415家、333家。到了2024年底,三只松鼠线下门店累计开设仅333家,“万店计划”推进缓慢。而竞争对手良品铺子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线下门店多达2700家。
到了2024年,三只松鼠提出2026年营收达到200亿元的目标,其中线上、线下各100亿元。而2024年三只松鼠总营收106.22亿元,其中线下分销业务营业收入 26.41 亿元,占比24.8%,线下门店收入为 4.04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 3.8%,合计线下收入约30.45亿元。

这意味着,三只松鼠2026年要想实现200亿元的目标,需要营收两年翻一倍,线下需要增长两倍多。
近年来,休闲零食江湖风起云涌,新兴品牌如华农酸奶、西南大学魔芋丝、坚果星球等异军突起,零食很忙等量贩零食店凭借其独特的定价策略和丰富的产品种类,迅速崛起,还有跨界竞争者如蒙牛、伊利等开始涉足零食行业,三只松鼠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超过2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90%,销售规模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0%。
为了加强线下布局,三只松鼠于2024年10月宣布收购量贩零食腰部品牌爱零食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
三只松鼠在“200亿”发展目标中,也对线下分销规模寄予厚望,积极通过硬折扣超市模式扩展线下市场。
招股书显示,三只松鼠此次港交所上市,拟将募资中一部分用于强化公司的线下门店网络。具体而言,计划在显著位置设立旗舰店和样板店,以增强品牌势头并吸引更多加盟商;为三只松鼠及折扣加盟商提供支持,包括开店营销和广告支持、加盟商辅导计划及业绩奖金 ,以吸引更多加盟商。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