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威亚太的核心市场,2022年中国市场曾为公司贡献超七成收入,是业绩增长的强劲引擎。去年这一市场的下滑,直接影响了百威亚太业绩表现。
面对压力,百威亚太不仅缩减人员,管理层也进行了调整。
2025年2月26日,披露财报的同时,百威亚太董事会还宣布,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杨克即将离任且离开百威亚太,并委任在公司工作29年的资深员工、全球首席供应链运营官程衍俊接任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相关任命已于4月1日生效。
与比利时籍的杨克不同,即将上任的程衍俊是中国国籍,也是一位在百威拥有29年经验的资深酿酒师,2005年其被任命为哈尔滨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及哈尔滨啤酒有着深入了解。此举也被市场认为,意在重新提振中国市场的表现。
中国区的高管变动其实要更早一些。
有研报指出,去年底内部官宣任命后,百威中国区新总裁Fabio Sala已于2025年1月1日上任,其是长期在欧洲市场工作的巴西人;首席战略官(CSO)也由此前华东区域负责人接任。
这一系列人事调整的背后,反映出百威亚太对中国业务调整的决心。杨克也在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中国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然而,要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近些年,中国啤酒产量自2013年到达顶峰之后,持续呈下滑趋势,至2017年间,市场高端化需求初现,百威在高端市场独占鳌头;2018年后高端化成为行业主线,啤酒厂商们纷纷发力,打造战略大单品,行业竞争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百威亚太造成了冲击。
如华润啤酒将收购的喜力作为高端化重要抓手,抢占市场份额;青岛啤酒推出百年之旅、一世传奇、原浆生啤、白啤等高端化产品;燕京啤酒也推出V10、狮王精酿等承接更高价位带流量等。
未来,百威亚太能否重振中国市场业绩,未知数颇多。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