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销售端。2024年,煌上煌的肉制品加工业的销售量为2.28万吨,同比下降9.91%,自2021年起,公司肉制品加工业的销售量已经连续四年下滑。
02. 新产能利用率不足
2024年,费用端的增长也侵蚀了公司部分利润。年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为2.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主要为公司线上线下促销费用包括线上口碑、美团、饿了么、抖音、快手等平台促销费以及线下门店政策支持、促销费用增加投入。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煌上煌线上销售收入占比为21.22%,同比微增0.46%,以此粗略计算,2024年公司线上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约7.52%。公司销售费用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整体收入的增长。
另外,公司的管理费用较上年增长了10.87%,煌上煌解释称,主要为公司第三方咨询和品牌宣传等费用同比增加,新基地投产带来固定费用的增加以及子公司真真老老火灾存货损失增加。
证券之星了解到,在肉制品加工业之外,煌上煌曾于2015年以7370万元收购真真老老67%的股权,后者主要经营粽子、月饼等米制品业务。2023年,煌上煌又斥资1.11亿元收购真真老老27%股权。
2024年,煌上煌米制品业务表现持续承压:收入同比微降1.83%至3.51亿元,而销售量锐减17.62%,已连续两年呈现下滑态势。作为该业务核心主体的真真老老深陷亏损泥沼——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2900.29万元,较2023年的810.11万元亏损增幅超258%,且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未能实现盈利。这表明煌上煌跨品类经营米制品的道路充满挑战,业务整合与扭亏难度远超预期。
对于2025年的经营计划,煌上煌在年报中表示,计划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同时加快实施“千城万店”等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目标。
不过不论是业绩目标的实现,还是门店的加速拓展对煌上煌来说都不是易事。在酱卤肉制品行业集体转向“质量竞争”的当下,煌上煌坚守“千城万店”战略的扩张路径,与绝味食品(维权)“精耕单店营收、保障加盟商生存”、周黑鸭“聚焦质量提升、强化持续盈利”的转型方向形成鲜明对比。其逆势拓店的深层逻辑,或直指产能利用率困境——2024年年报显示,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生产量同比下滑9.57%至2.28万吨,若以年报中提及的“年酱卤食品加工产能近10万吨”计算,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显然亟须通过扩大终端网络消化过剩产能。
但这一策略也暗藏风险:若新店选址缺乏精准评估、运营体系未能有效赋能,不仅难以激活产能价值,还将因租金、人力等固定成本分摊过高,进一步压缩单店盈利空间。若迟迟难以提升单店的经营利润率,“千城万店”战略非但无法破局,反而可能因低效门店拖累整体业绩,陷入“越扩越亏”的恶性循环。
来源:证券之星 吴凡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