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景财经
一家外资血统公司,却能做到中国粮油市场的龙头,金龙鱼长期以来依靠的是“薄利多销”这一杀手锏。这一向被认为是金龙鱼的护城河——低毛利减少了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
但近年来,这薄利多销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3月21日晚间,金龙鱼披露了2024年年报,向投资者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这已经是金龙鱼连续两年营利“双降”、连续四年净利下滑了。
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期的近7900亿跌至如今的1700亿出头,缩水超过6000亿。
昔日A股的明星企业,此刻正身陷增长泥淖。

01
主业利薄如纸
金龙鱼是我国粮油巨头之一,由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间接控股,后者总部位于新加坡,是马来西亚华裔商人郭鹤年家族在农业综合领域的延伸布局。
金龙鱼的业务范围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两大类。其中厨房食品主要为油米面,这是金龙鱼的主营业务,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多个品牌;饲料原料包括豆粕、麸皮、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制作,油脂科技业务是指销售油脂基础化学品等。
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收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对于业绩下跌,金龙鱼给出的原因是,主要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及大豆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而下降,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

这已经是金龙鱼第二年递交营利“双降”的成绩单了。事实上,自2020年10月上市后的第二年,金龙鱼业绩就已变脸。2021及2022年,金龙鱼营收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净利却不断下滑,呈现增收不增利局面。2023年、2024年,金龙鱼营利“双降”。截至2024年,公司净利已经连跌四年。需要指出的是,金龙鱼的归母净利润已经从上市首年的60.01亿元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5.02亿元,五年累计跌幅超58%。
长期以来,低毛利一直是金龙鱼身上撕不掉的标签。Wind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自2020年达到巅峰期的12.33%后就一路下跌,2024年度,金龙鱼的毛利率仅为5.35%,可以说“利薄如纸”。针对低毛利,金龙鱼曾表示,量大利薄的生意是一个较高的竞争壁垒,会减少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这也被市场解读为金龙鱼的护城河。
然而,近年来金龙鱼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棕榈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金龙鱼原材料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最近三年,金龙鱼直接材料的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均在90%左右,这大大限制了金龙鱼的利润水平。
另外,粮油本身的民生属性,导致其价格受到严格监管,提价空间有限。这意味着金龙鱼不能像其他食品企业一样,通过提价维持自身的毛利率。相反,原材料价格下降时,粮油也要跟着一起降。
加之消费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消费者对油米面等产品偏好分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纵使体量大如金龙鱼,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对金龙鱼来说,薄利多销的油米面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02
副业多而不强
为了缓解主业增长乏力的被动局面,金龙鱼不得不围绕产业链进行业务探索,以期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试图切入的赛道包括中央厨房、酱油、醋、酵母、植物肉等,其中中央厨房项目是金龙鱼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之一。
调味品领域,金龙鱼早在2015年就在泰州建立酱油工厂,试图通过引入丸庄品牌,切入利润率更高的调味品赛道。丸庄酱油于2019年正式上市,但目前并未形成规模化收入,品牌知名度也尚在培养爬坡阶段。
金龙鱼还于2019年9月收购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切入食醋赛道;2021年6月增资入股广东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金龙鱼金厨(广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广式酱油生产。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