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大消费之家
3月3日,“玻尿酸女王”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宣布所有贪腐人员限期辞职,正式拉开了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63.SH,以下简称:华熙生物)的反腐大幕。
此次会议距离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仅间隔3个工作日,而此时的华熙生物股价距离历史高点已经下滑近85%。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这家曾经缔造“医美茅”神话的龙头企业,正经历着生物科技赛道最剧烈的组织裂变。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1.60%、归母净利润暴跌72.27%的财务寒冬中,赵燕挥出的反腐利剑与组织重建蓝图,不仅是对过往战略失误的纠偏,更是一场关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生存逻辑的深刻实验。

数据来源:华熙生物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利润失速,业务撕裂
“现有组织的混乱远超时代允许的速度”,赵燕在内部讲话中直指企业病的核心。这个判断在2024年三季报的运营数据中得到残酷印证,存货规模13.15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9.83%,应付账款7.87亿元,同比激增37.6%。这些数字背后,是组织能力与战略转型的严重错位。
华熙生物的组织熵增呈现典型的技术型企业转型悖论——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透明质酸提取效率大幅提升的科研突破时,市场端却陷入“伪管理者”依赖外包、预算分配的路径依赖。2019年至2023年,销售费用从5.21亿元翻至28.42亿元,但净利率从31.00%暴跌至9.59%的财务轨迹,暴露出组织架构无法支撑技术商业化的系统风险。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大消费之家整理
这种矛盾在去年上半年医疗终端业务51.92%的高速增长,与功能性护肤品雪崩式下滑29.74%的撕裂中愈发明显。当企业在严肃医疗领域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拓展胶原蛋白海绵等三类医疗器械时,消费品团队仍在重复“蹭热点、追风口”的营销狂欢。这种战略执行的分层衰减,本质上是技术信仰与商业短视的组织文化对决。
改革反复,技术救赎
从管理数据看,2024年计提1.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供应链改造等管理变革投入超1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代价,印证着赵燕进行公司改革的深层决心——从内部管理开刀。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