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在当前再融资适当收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再融资更为审慎。
11月14日晚间,振华新材(688707.SH)对定增方案作出调整,将本次募集资金规模从不超过60亿元(含本数)调整为不超过14亿元(含本数)。换言之,振华新材此次定增募资的规模将缩水46亿元,降幅约为76%。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6月,振华新材就推出此次定增。彼时,距离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还不到一年,60亿元的募资规模相当于是公司IPO募资总额的4.6倍。
不仅如此,由于募资投向主要为产能扩充,上交所曾对振华新材的定增两次发出问询函,并重点关注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紧迫性,以及本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随着锂盐价格快速回落、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动力电池企业库存消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处于正极材料行业的振华新材业绩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也处于近几年的低位。
前三季度,振华新材实现营业收入52.81亿元,同比减少46.68%;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59.27万元、4103.05万元,同比减少96.26%、95.86%。
此前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振华新材董事长侯乔坤曾介绍“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大概在四成;三季度开始有较大好转,目前约在七成左右”。
接受两轮问询后主动压降募资规模
振华新材上市后的首笔再融资推进已有近一年半的时间。
早在2022年6月,振华新材就推出此次定增。彼时,振华新材登陆科创板上市还不到一年时间。按照计划,振华新材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3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其中45亿元投入到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剩余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不久就抛出60亿元规模的再融资,振华新材此笔定增争议不少。此前,2021年9月,振华新材首次公开发行新股1.1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3.0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约为12.52亿元。这就意味着,振华新材的再融资规模约为IPO募资规模的4.6倍。
不仅如此,在当时振华新材宣布IPO募投项目之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沙文二期)延期的情况下,上交所在对于振华新材定增募资的首轮问询函中,首先就要求公司说明在上述IPO项目未完成建设和投产情况下开展本次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紧迫性,以及本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合理性。
完成第一轮问询回复之后,2022年9月末,上交所就本次定增对振华新材发出第二轮问询函。此份问询函中的问题只有两个,其一是要求振华新材说明本次融资是否符合融资间隔的相关要求,其二就是本次募投项目当前进展及董事会前投入情况,是否存在置换董事会前投入的情形。
随后在2022年11月,振华新材此次发行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2023年2月拿到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