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季度,华统股份的养殖成本降至16-17元/公斤,11月1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报价为14.34元/公斤,华统股份承受着不小的业绩压力。


2017年-2022年,华统股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41.7亿元,对应净利润4.94亿元,扣非净利润1.09亿元,但受猪周期的影响业绩起伏不定。
2016年也就是上市前夕,华统股份有过一次业绩高光,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张105.39%,但随后的2017年和2018年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市场供求变化,2019年营收增速回到50.56%,但利润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20年增速放缓,2021年出现首亏。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华统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1.92亿元,较此前预计盈利1000万元-1500万元相差甚远,浙江证监局对华统股份及朱俭军等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2022年华统股份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94.52亿元,同比增长13.30%;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50.66%;扣非净利润1776.15万元,同比增长107.4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4亿元,同比增长48.87%。
但2023年业绩又出现明显起伏,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64亿元,同比下降3.98%,净亏损3.96亿元,同比下降748.92%;非经常性损益1.0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4.6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0.25%。
交易所也要求华统股份结合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毛利率变化、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公司业绩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最近一期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预计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现金无法覆盖短债
生猪养殖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营收高不代表利润丰厚,有利润进账不一定等于会产生正向现金流,账面资金的充沛也不能证明流动性向好。
“猪茅”牧原股份(002714.SZ)作为一家年营收过500亿,市值2000多亿的大型企业,2021年也曾爆出几千万元商票逾期,虽然最终完成兑付,但在其2021年年报发布后,交易所还是发去了“公司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的灵魂拷问。
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及合作方式不断布局生猪养殖业务,近几年华统股份大步扩张生猪业务,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投资金额较大,所需的流动资金需求较大。资产负债率也逐步增长,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华统股份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6.13亿元、22.29亿元、11.32亿元、5.73亿元。为满足上述资金需求,其银行贷款规模持续增加。

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21.86%增长至2021年的70.37%,2022年降至62.29%,2023年上半年又回升至71.59%,处于相对高位。
截至9月30日,华统股份流动负债达30.7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41亿元,较年初增加4.1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4亿元;货币资金6.85亿元,较年初减少3.13亿元。
账面资金颇为紧张,华统股份还有在建工程余额17.7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0.59亿元;生产性生物资产2.63亿元,较年初减少0.6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8亿元。
此外,华统股份还一直涉及违规生产经营,受到处罚的频次也比较高,主要集中在环保问题,同时涉及食品安全。
报告期内,华统股份处罚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共计73项,其中环保相关行政处罚56项,累计被处罚1054.45万元;食品安全领域行政处罚2项,一次没收违法经营的冷冻猪脚232.4斤并处罚款5.2万元,一次没收违法所得820.8元并处罚款7万元;其他行政处罚15项,累计罚款123.68万元。
来源:乐居财经程孟瑶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