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23年的中期报告已经出炉,本次交易的评估基准日选择在今年4月30日,为何不选择8月30日,或者是6月30日,这也让人不解。
2021年,恩捷股份关联收购上海恩捷4.78%股权时拟设置业绩承诺及补偿,本次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及补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向关联人购买资产且评估溢价率超过 100%的情况下,需要提供一定期限内交易标的盈利担保、业绩承诺或回购承诺,但本次交易没有这些约定。交易所追问,未设置业绩承诺、盈利担保等条款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能够充分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偿债资金不足为何仍要收购
本次收购的必要性也一个重要疑点。
本次公告前,恩捷股份持有上海恩捷的股权比例已达95.22%,实现了对上海恩捷的绝对控股。公告显示,本交易的目的是增厚上市公司权益、减少财务资助等关联交易,提升经营决策效率,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公司核心业务发展。
这一说法并不能解决投资者疑虑,恩捷股份已经对上海恩捷绝对控制,并不存在提升经营决策效率、促进公司核心业务发展之说。恰恰相反,在上海恩捷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反而以如此高溢价收购,其必要性值得怀疑,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本次收购,如果没有溢价,交易价格大约为5.54亿元,与本次协商的交易价格26.13亿元相比,少了20.59亿元。
还有一个问题,恩捷股份自身偿债压力较大,为何还要收购,也让人不解。
截至2023年6月底,恩捷股份货币资金余额 65.01 亿元,短期借款 70.96 亿元,流动负债合计 110.41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公司偿债资金不足。2023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1.03亿元,而2022年同期仅为0.11亿元。
在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向关联方高溢价收购资产,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在搞利益输送。
交易所要求恩捷股份结合当前非受限货币资金情况、资产及负债情况、融资渠道及能力、未来资金支出安排及偿债计划等,说明本次交易的资金筹措及付款安排,是否存在杠杆资金,是否可能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资金压力,是否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恩捷股份完成了一次定增,成功募资75亿元。
恩捷股份的经营业绩也承压,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下降30.45%。上一次中期净利润下降,是2020年上半年。
恩捷股份主营锂电池隔膜业务。市场分析人士称,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取消,降本成为关键词,降本的关键是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目前四大关键材组件之一,也将面临降本压力。
近年来,恩捷股份频频扩产,试图借助规模优势降本,这意味着公司还存在资本性支出。
在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恩捷股份的再融资压力势必会增大。
二级市场上,恩捷股份堪称是一只牛股。2019年9月,股价在30元/股左右,2021年9月14日达319元/股,最大涨幅9倍左右。此后,股价跌跌不休,今年9月29日为59.90元/股,2021年9月14日的高点以来最大跌幅约为81%。在此期间,公司市值从巅峰时的2845亿元到如今的586亿元,缩水了225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李晓华家族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已经套现约40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