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星冷链的3名监事会成员中,有两名长期在星星集团任职,谁能保证星星集团对两位监事不会施加影响?其中监事徐建华2001年7月至2010年10月,就职于星星集团;2010年11月至今,就职于星星冷链(2018年8月前受星星集团控制)。另一名监事罗海芬, 1993年8月至2010年9月,就职于星星集团;2010年9月至今,就职于星星冷链(2018年8月前受星星集团控制)。

来源:星星冷链招股书
在星星冷链的7名高管中,有5名长期在星星集团工作或在星星集团控制下的星星冷链工作。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郑良勇,是星星集团提名的董事会董事。公司副总经理叶仙根(叶仙玉弟弟),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担任星星集团副总裁;2010年9月至今,担任星星冷链副总经理(2018年8月前受星星集团控制)。公司副总经理张爱冬,2011年8月至今,担任江苏星星总经理(2018年8月前受星星集团控制);2017年4月至今,担任星星冷链副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马向东,2012年5月至今,担任星星冷链副总经理(2018年8月前受星星集团控制)。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明 ,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担任星星集团外贸部部长……

来源:星星冷链招股书
作为创始人并长期控制星星冷链,即便形式上退出实控人位置后,叶仙玉仍能控制董事会一年多时间,形式上不控制董事会后,叶仙玉的老部下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层仍有很大的话事权,并且叶仙玉还是现实控人叶仙斌的哥哥、控制20%以上的股权,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叶仙玉应该是共同实控人之一或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
星星集团资本运作表现或是IPO障碍
之所以说星星冷链的实控人及控股股东认定很重要,因为叶仙玉及星星集团控制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连环资本运作有损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首先看星星集团曾控制下的ST星星(星星科技),存在各种资本运作及巨额财务造假,存退市风险。公告显示,星星科技通过虚构销售、虚构租赁和加工业务、虚构采购、虚假采购折扣等方式,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43,901.02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17,390.86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2.68%,利润总额的761.20%。2020年度,星星科技通过财务造假活动虚增营业收入325,799.22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66,306.39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9.26%,利润总额的3799.51%。
值得关注的是,星星科技2019年和2020年本质上依旧是叶仙玉及星星集团控制的状态。公开资料显示,萍乡范钛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萍乡范钛客”)于2019年4月通过受让股份以及接受星星集团和叶仙玉所持股份的表决权委托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20年3月,星星集团和叶仙玉解除对萍乡范钛客的表决权委托,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星星科技虚增47亿元的事项,尽管没有波及到叶仙玉,但其作为实控人难辞其咎,给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带来的侵害负有一定责任。
2011年,星星科技登陆创业板,是消费电子视窗防护屏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上市当年,星星科技实现了历史上最好成绩0.57亿元。从2011年到2020年,星星科技在叶仙玉及星星集团的控制下,十年累计亏损约95亿元,接近百亿元。
尽管巨亏,星星科技上市以来的募资是一笔皆一笔,星星科技上市以来累计募资超31亿元。

来源:wind
2021年和2022年,星星科技亏损78亿元,上市以来合计亏损173亿元,加上此次虚增营收的问题,公司退市或近在眼前。
星星集团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水晶光电,也是不断融资。Wind显示,水晶光电上市以来通过IPO和股权再融资合计募资55.78亿元,但累计分红仅14.48亿元。

来源:wind
星星集团还将控制的水晶光电股权,长期以来高比例质押融资,还大手笔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星星集团通过水晶光电套现约15亿元。
此外,星星集团在减持过程中甚至出现违规减持。星星集团于2016年3月2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水晶光电658,974股股票,但没有进行预披露,因此遭到深交所的通报批评。
不少投资者表示,叶仙玉及星星集团通过两家A股上市公司频繁募资及套现后,会不会再联合亲兄弟叶仙斌如法炮制,将星星冷链推至A股后再巨额募资套现,甚至不惜财务造假等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这些问题有待时间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IPO再融资组/靳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