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饱和供需失衡 走出广东并不易
如祺出行三大业务中,出行服务包括网约车和Robotaxi,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与高精地图,生态服务则包括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支持的服务。这其中,网约车是公司目前最为核心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上线开始,到2023年6月末,如祺出行已经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长沙、厦门等多个城市运营,平台注册用户数为2160万,但其大部分来自于大湾区,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用户渗透率超过30%。
2022年,如祺出行网约车服务的订单量为6600万单,其中来自广州的网约车服务订单量就达到了3420万单,占总订单量的一半以上。
降低地域的集中度,必然是如祺出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招股书中,如祺出行也将自身的发展模式总结为“涟漪模式”,即首先筛选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经济互动频繁的城市集群,然后根据经济规模、文化影响和出行便利等因素,在这些城市集群中进一步选择中心城市立足,开拓网约车业务市场,再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
然而,在疫情后,网约车司机数量与订单量之间的差距正逐渐扩大,行业已进入供给过剩阶段,如祺出行要想走出广东并不容易。
数据显示,2023年,日新增网约车司机数相比2022年增长了近5倍,网约车司机成为当下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一亿,每天仍然有超过2万新司机注册。
网约车运力增加的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却在下降。2022年,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比2021年的4.53亿人少了近1600万人。
以滴滴为例,截至2023年3月末,滴滴在国内出行市场的活跃用户达到4.11亿,活跃司机达到1900万;而截至2021年3月末,滴滴在国内有3.77亿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度活跃司机。
不难看到,在两年时间内,滴滴活跃用户增长了9%,活跃司机却增加了42.6%,增幅远远大于活跃用户。
由于网约车行业供需失衡,今年以来,包括三亚、长沙、济南等多个地方开始对网约车发出行业饱和预警,提醒司机们谨慎入场。事实上,2022年,在如祺出行的大本营广东,东莞7.3%的网约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广州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日均营收也在下降。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也坦承,“新的城市及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规管我们的运营,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承担大量的合规成本、调整我们的运营或被阻止提供服务。我们亦可能在新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对此,如祺出行拟将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40%,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业务,希望以此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不过,自动驾驶赛道早已成为业内各家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6年,滴滴便组建了自动驾驶团队,此后又成立了单独的公司负责该项业务;商汤、百度等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方面也都具备强大的技术积累。
此外,考虑到这一领域距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未来如祺出行无疑将在Robotaxi自动驾驶领域以及资金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由此看来,此番港股上市融资对于如祺出行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只是市场最终是否认可,尚不得而知。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昊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