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算上2020年和2021年几十万元的研发费用,牦牛控股的研发投入也不高,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占营收的比值(详见下图),皆显著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牦牛控股创新属性或不足。

来源:招股书
尤其是,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的员工薪酬为132.6 万元,较2021年增长两倍多,但公司2022年末的技术人员只增加了1人,这更验证了北交所对公司是否存在拼凑研发费用的质疑。

来源:招股书
此外,牦牛控股将研发活动相关的费用确认并列报为管理费用,也说明公司对研发活动的管理及财务核算存在问题,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有待商榷。北交所进一步质疑要求公司说明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缺失,是否能够准确划分各类成本费用。
除了研发费用,牦牛控股专利情况、员工学历情况也很难体现创新属性。招股书显示,牦牛控股无发明专利,仅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
招股书显示,2022年年末,牦牛控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15名,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5.95%;专科以下学历(不含专科)为202人,占比80.16%。尤其是,公司2022年年末有技术人员 29人,简单计算可知其中至少有14人为专科及以下学历。
信披质量被点名 招股书遗漏重要处罚信息
尽管公司创新属性有待考证,牦牛控股在招股书中却屡次出现疑似夸大性的表述,让投资者以为公司市场地位很高,创新能力很强。如公司在研发投入较少、无相关发明专利的情况下,称“产品创新及技术质量优势”。
又如,牦牛控股称“在服装辅料及工业用布领域,发行人产品标准及质量与发达国家同步,属于纺织行业内高端制造,稳居国内高档服装辅料的龙头企业地位,是国家衬布行业标准的主要制订者”。但监管部门对这一表述产生质疑,要求公司及保荐人甬兴证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删除夸大披露的情形。
此外,牦牛控股及甬兴证券还遗漏了重要处罚。公告显示,牦牛控股及其相关主体在报告期内因信息披露不及时、与鼎旺纺织关联交易未履行程序被处以自律监管措施及监管工作提示。直到2022 年度股东大会,公司才对报告期三年内的关联交易进行追认。
然而,牦牛控股及甬兴证券在招股书中却称:发行人在挂牌期间未受到处罚。

来源:招股书
除了信披质量有待提高,甬兴证券的保荐质量也遭到质疑。如在主要贸易商为关联方且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情况下,甬兴证券等中介机构无法对贸易商终端客户穿透核查,监管部门质疑是否合理。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IPO再融资组/秦勉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