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至2022年,Keep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累计亏损近20亿元。
困顿与终局
2019年底,Keep前员工发布了一篇题为《Keep的困顿与终局》的文章,一时间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文内指出了Keep产品和服务本身已渐渐留不住用户,公司存在业务增长滞怠、变现渠道模糊不清等问题。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现在回过头来看,Keep的问题实际上早已显现。
一位Keep用户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刚接触健身时每天在Keep打卡,但后来还是选择了健身房。究其原因,“个性化”服务能力较差,对动作的规范、用力的程度、用户的诉求等都无法精准掌握。
有不少新手用户还提到,如今大量的短视频平台都有免费的健身视频,没必要专门下载Keep。
于是,Keep为自己规划了“三条腿走路”的发展路径。招股书显示,Keep打造在线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配套运动产品三条业务线相辅相成,其认为这个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可以覆盖用户的整个健身周期。
但实际上,就以配套运动产品这条主线为例,竞争已趋白热化,除主打健身服饰的Lululemon,还有安德玛、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传统运动服饰品牌,早已锁定市场份额,从中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
《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健身人群,达3.7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64亿人。从商业化角度来看,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2518.3元,远低于美国的16425.2元。
这也意味着健身行业仍有商业化的潜力可挖,Keep等一众选择“运动科技”新方向的企业,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金融投资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