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间,大港股份再次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时称,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唯一更新的内容,就是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530万股股份,套现1.22亿元。
大股东为何要高位减持套现?真的仅仅是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吗?
前三季净利降逾70%
大港股份股价大涨备受质疑,主要源于其较为糟糕的基本面。
2006年,大港股份登陆深交所,至今已有17个年头。200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5亿元,2007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43亿元、0.7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大港股份的营业收入走出了过山车般变化。2011年,其营业收入为25.78亿元,2012年下降至22.40亿元,2013年升至26.92亿元顶点。2014年开始,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16.90亿元,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元、8.60亿元、6.84亿元,同比下降44.83%、7.73%、20.54%,连续三年下降,2021年的营业收入大幅低于2006年。
净利润的波动同样频繁。2008年其净利润为0.02亿元,同比下降96.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0.27亿元。2009年至2012年,公司净利润从0.11亿元逐步增长至0.66亿元,但仍然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随后又开始波动下滑,2018年、2019年分别亏损5.70亿元、4.75亿元。
相较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更为糟糕。2006年至2019年的14年,除了2006年、2007年、2010年、2014年,其余10个年度,大港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2020年开始,大港股份经营业绩有所改善。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36亿元,同比增长120.59%、39.1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23亿元,结束了连续三年亏损的状态,同比增长102.08%、60.48%。
然而,这样的状态仅维持了两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18.2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37亿元,同比下降74.12%、41.62%。
在今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大港股份解释称,控股孙公司苏州科阳为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业务主体,上半年,由于受客户及供应链所在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疫情综合影响,包括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以及客户供应链体系调整,8吋CIS芯片和滤波器芯片封装产销量不及预期,苏州科阳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下滑,预计苏州科阳净利润同比下降约1700万元。
此外,投资收益在减少。上半年,公司出售天奈科技股票获取的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2200万元,去年同期为5800万元。
而三季度,大港股份的经营业绩加速下滑。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27.58%,净利润为亏损0.02亿元,是今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大港股份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亏损3亿元。
上市以来,公司股权融资合计为32.78亿元(含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累计派发红利1.09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 ,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24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港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