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报披露日,突然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经营业绩大变脸。市场因此质疑,齐心集团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并购踩雷连续计提商誉减值
齐心集团的业绩大变脸,源于商誉减值。
在年度业绩预告中,齐心集团对未及时发布业绩作出了解释。公司称,2021年年底至今年1月31日前,公司就2021年业绩情况跟会计师、评估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当时,因审计及评估工作尚在进行过程中,结合公司子公司杭州麦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麦苗”)2021年的业务情况,及对杭州麦苗四季度新推出的直播品牌电商代运营、电商培训业务;深圳齐心好视通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视通”)2021年的业务情况,及好视通未来转向政务、教育、战略大客户、中大型企业单位的“云+端+业务”的发展战略,2021年3月、2022年3月,好视通分别引入格力集团下属投资主体、松禾资本下属投资主体等战略投资者,引入时估值未发生明显变化,公司认为杭州麦苗、好视通减值风险较小,对年报影响较小,根据未审财务报表数据,公司没有披露业绩预告。
齐心集团称,今年春节后,全国疫情频发,杭州麦苗推出的直播品牌电商代运营、电商培训在一季度未取得预期的收益,好视通2021年实施的部份政府、智慧教育项目因疫情不能及时取得验收资料影响了当年经营业绩。杭州麦苗、好视通有减值迹象,需要对杭州麦苗计提商誉减值2.30亿元至2.53亿元,对好视通计提商誉减值3.75亿元至4.13亿元。
对杭州麦苗、好视通计提商誉减值,合计达6.05亿元至6.66亿元。对比业绩预告发现,商誉减值是导致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杭州麦苗、好视通是齐心集团外延式并购而来的资产。
2015年5月,齐心集团出资3.375亿元收购杭州麦苗100%股权,相较于净资产2116.17万元增值率近15倍,形成商誉约3.16亿元。
2016年5月,齐心集团耗资5.60亿元将好视通100%股权收入囊中,增值率也高达14倍,形成商誉5.12亿元。
靠收购而来的资产助力,2016年至2019年,齐心集团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40亿元、1.92亿元、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22%、33.54%、36.91%、20.06%。
然而,2020年,杭州麦苗商誉减值4166.67万元,这直接导致当年公司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据此可以判断,齐心集团耗资约9亿元的并购,并未有效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整体而言,齐心集团的盈利能力不高。2012年以来,公司销售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为20.96%,2020年为14.66%。在这期间,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更是长期低于5%,2020年仅为2.5%。
二级市场上,近一年来,齐心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50%。截至今年4月25日,公司市值为40.81亿元。而在2020年2月25日,其市值曾达157亿元。对比发现,两年零两个月,齐心集团市值缩水约116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齐心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