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数据的美好也让仁和药业在这条营销路上乐此不疲,但随后,仁和药业的多款明星产品相继出现负面事件。2012年4月,可立克曝出毒胶囊事件,12月,闪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剂;2013年1月,优卡丹陷入有毒风波。
直到此次妇炎洁旗舰店广告再爆 “雷”,私域流量营销也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此次争议,北京盈科事务所律师郭干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布广告依法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的内容;不得含有性别歧视的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广告主将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半营收靠贴牌
作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仁和药业的产品线中也有着祛斑霜、男性保健品、减肥药等五花八门的贴牌产品,并且占到了收入的一半。
仁和药业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所属医药制造业,行业细分则是一家以药品、大健康类产品为主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
仁和药业贴牌产品多数来自于大健康板块,按照其 “五五”规划目标,5年事件实现大健康板块的体量与药品板块并驾齐驱。
2021年7月,仁和药业花费7亿多收购了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等7公司各80.00%的股权,加上江西仁和康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其大健康产品业务板块一共有六家商业公司、三家工业公司,产品种类涉及功效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洗涤用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饮料等众多门类。2021年5月至12月,上述新收购的七家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262亿元。
与对营销和贴牌的重视相比,仁和药业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形见绌。2017年——2021年,仁和药业的研发费用依次为2342万元、3108万元、3804万元、3979万元、5214万元,占报告期内总营收比重均不足1%。
而近几年,仁和药业包含广告营销在内销售费占总营收比例皆超过了10%,最高的2009年更是达到了41%,仁和药业解释称,销售费用增加系本期开拓新产品,致使营销费用和广告费用增加所致。
但此后,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年报显示,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高达5.96亿,同比增长2.94%,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仁和药业2021全年的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占2021年总营收的比重也超过12%,达到了同期研发费用的十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以来,仁和药业就看不到新的“重磅产品”了。重营销、轻研发,、OEM贴牌业务在为仁和药业挖掘品牌价值增加营收的同时,围绕贴牌产品质量、夸大宣传等争议不断。
此前仁和药业曾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对近几年的销售费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些费用是维持公司发展必须使用的费用,无异常情况。公司深知公司自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也是发展根本,但贴牌产品是公司产品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不排斥。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仁和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