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减少47人
原材料涨价导致净利润下滑,并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小熊电器的研发人员明显减少,营销人员大幅增加。
小熊电器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以自主品牌“小熊”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在产品销售渠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企业。
在官网上,小熊电器自称是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公司介绍其创意商业模式为“创意小家电+互联网”。如此介绍,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小熊电器注意研发创新。公司亦称,小熊电器产品外观亲和、可爱,产品小而灵巧,小而精致,小而智慧。
官网称,截至2021年6月,公司搭建3级研发体系、10个研发团队,共30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开发新品超过100款,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在60%以上。目前公司拥有60多个品类、超过500个sku(最小存货单位)。
然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72人,较去年初减少47人,减少幅度为14.7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6.78%,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学历构成方面,硕士、本科、大专分别减少3人、40人、4人,减少幅度为25%、18.88%、4%。
与研发人员减少绝然相反,小熊电器的销售人员却在大幅增加。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销售人员数量为893人,较上年的781人增加112人,增加幅度为14.34%。销售人员数量占比为22.25%,较上年的18.28%上升3.97个百分点。
研发人员大幅减少、销售人员大幅增加,这一现象与小熊电器宣称的“创意小家电+互联网”商业模式相悖。年报披露,电商渠道一直是小熊电器最主要的销售渠道。2021年,线上销售收入占比达90.09%。
既然是以电商渠道销售为主,为何还要大幅增加销售人员?
而且,与人员数量似乎相匹配,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数倍于研发费用。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3.42%,销售费用5.5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5.66%。
具体而言,1.30亿元的研发费用中,折旧与摊销0.39亿元,较上年增加约0.10亿元,研发人员薪酬0.57亿元,同比增加约0.15亿元,直接投入0.34亿元,同比减少约0.0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真正进行研发的直接投入并未增加。
5.53亿元销售费用中,营销费3.51亿元,占比约为63.47%,同比增加约0.85亿元,增幅为31.47%。其他项目中,除了销售人员薪酬有明显增长,运输费用、租赁及仓储费等并无明显增长。
对比发现,2021年,公司销售人员数量是研发人员的3.28倍,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4.25倍,其中,营销费是研发费(剔除折旧与摊销)的3.86倍。
种种迹象表示,小熊电器是一家营销主导型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称,家电包括小家电市场,目前,小家电市场仍然属于蓝海,但包括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那么,包括小熊电器在内的小家电企业靠什么取胜?转型至创新驱动型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因素、时代因子,将是一条出路。否则,健康发展甚至是突围的动能将不足。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沈右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熊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