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为王文京,其直接及通过用友网络、用友科技、用友咨询、用友研究所、江西用友合计控制公司75.76%的股份。那么,上述2.4亿元分红,王文京直接间接分走了1.82亿元。
本次IPO,用友汽车计划募资5.63亿元,用于车企营销系统升级、车主服务平台升级、数据分析平台等三个项目建设,三个项目共计总投资约为5.63亿元,分别为3.62亿元、1.28亿元、0.73亿元。公司计划,这些投资全部使用本次IPO募集的资金进行建设。
公司称,本次募投项目将基于公司在汽车营销及后市场服务领域的技术及经验积淀,继续强化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应用,对公司车企营销系统、车主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对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建设,一方面增加产品功能模块,强化生态服务连接,持续打通B端和C端的需求衔接,进一步实现公司业务对汽车营销及后市场需求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并精准画像,助力整车厂及经销商提升营销效率和效果。同时新技术还将助力客户实现企业级数据整合、挖掘和发现数据价值,进而实现精益管理、以数据驱动业务增长。
从具体项目看,车企营销系统升级项目将引进高端人才及相关软硬件设备,对现有车企营销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同时开放产业链生态服务连接,吸纳更多优质汽车产业关联资源。车主服务平台升级项目则是搭建新一代生态化的车主服务平台,帮助车企进一步提升集客和保客能力等。
项目实施地点均在上海公司拟购买的办公场所。因此,在具体使用募资方面,用友汽车拟使用约1.62亿元募资用于购买办公楼及装修,占募资总额的28.77%。
招股书显示,2021年5月26日,用友汽车就已经签署了《购买办公楼意向协议》。
IPO前分红2.4亿元,再使用募资1.62亿元购买办公楼及装修,用友汽车存在较为明显的圈钱意图。
实际上,用友汽车并不缺钱。截至2021年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5.06亿元,基本上没有债务,而公司年营业收入也不到6亿元,足见其现金流充足。从这方面也可印证,用友汽车本次IPO募资存在圈钱嫌疑。
数据打架真实性存疑
用友汽车披露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究竟哪一个数据真实,让人难以判断。
据招股书显示,用友汽车成立于2003年,2010年被A股公司用友网络收购,2016年12月1日,用友汽车在新三板挂牌。
对比用友汽车年度报告及招股书,发现部分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用友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8673.99万元、48697.62万元、47609.62万元、26513.91万元。2018年-2020年三年的营业收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484.49万元、9265.62万元、8482.81万元、6690.41万元,存在明显波动,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8.49%,超过同期营业收入的下滑幅度2.23%。
上述同期,年报披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524.14万元、48697.62万元、47609.62万元、26513.9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559.61万元、9265.62万元、8482.82万元、6690.41万元。
对比发现,数据差异主要出现在201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相差149.85万元、2075.12万元,2018年的净利润相差如此之大,实在让人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用友汽车年度报告及招股书聘请的审计机构均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仍然是在2018年,用友汽车与供应商披露的数据也不一致。
2018年,用友汽车的第四大供应商为新锐英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锐英诚),公司当年向其采购的金额为1204.03万元。
新锐英诚于2011年4月1日在新三板挂牌,其披露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为用友汽车,当年向其销售金额为1293.19万元。
对比发现,二者披露的数据相差89.16万元。
在同一份招股书中,对同一事项的介绍,用友汽车采用不同口径,也让人有难辨真假之感。
今年2月24日,用友汽车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中,第75页,公司披露的研发人员数量截至2021年6月30日为246人。而第228页显示,2021年1-6月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72人。
两个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72人可能是2021年1-6月研发人员数量的平均数,但这易让人误解公司研发人员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用友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