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在立法计划中提到: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此举旨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决策部署,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打下法律基础。
2019年开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先后试水注册制。随着注册制的持续推进,最近两年排队的IPO企业越来越多。截至2月15日,A股共有859家(含已过会但未发行股票的企业,不含已终止IPO企业) 企业排队上市。

数据来源:wind
研究表明,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持续盈利(经营)能力始终是拟IPO企业被否第一大主因。2010年至今,共有394家企业拟IPO企业被否,其中151家公司被问询到“持续盈利”,49家公司被问询到“持续经营”,9家公司同时被问询到“持续经营”和“持续盈利”。简单计算,因持续盈利(经营)能力被问询的公司合计191家,占被否企业总数的48.48%,接近5成。
财务指标恶化,尤其是营收、净利润下降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的一个重要参考。《首发解释》对部分首发企业存在报告期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大幅下滑情形,给出了相关情况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影响的参考:(一)发行人存在最近一年(期)经营业绩较报告期最高值下滑幅度超过50%情形的,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应全面分析经营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的具体原因,审慎说明该情形及相关原因对持续盈利能力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二)对于下降幅达未超过50%的,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论证核查。
热像科技业绩暴发具有偶然性
在目前排队的859家拟IPO企业中,有252家企业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在252家公司中,有25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有66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降幅超过50%的有15家。

数据来源:wind
在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降幅超过50%的15家企业中,天安科技和热像科技的营收降幅超过了30%。其中热像科技还公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降幅依然较大。

数据来源:wind
招股书显示,热像科技的主营业务是红外热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红外整机和红外模组等,产品应用领域工业测温、教育科研、消防与安防监控等。
2018-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热像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61亿元、0.77亿元、2.21亿元、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2%、26.37%、188.5%、-39.1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0.2亿元、0.82亿元、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9%、116.5%、315.75%、-75.53%。
不难发现,热像科技2020年业绩爆发,2021年又被“打回原形”,背后原因是疫情的爆发与消退。2020年,热像科技研发和生产了用于防疫的体温筛查产品,该产品当年实现收入8980.34万元。2021年1-9月,体温筛查产品仅实现收入456.41万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减少94.71%,这也导致了公司前三季度的收入大幅下降。
热像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幅度明显超过营收降幅,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毛利率也有下滑趋势。2018-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1%、63.25%、68.14%、56.92%。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智能型热像仪(体温筛查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单位成本上升所致。
资料显示,热像科技原是新三板挂牌企业,2012-2019年的营收从未超过1亿元,净利润也未超过2000万元。2020年,因疫情原因,公司业绩激增,但疫情过后业绩骤降、盈利能力下滑。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要求热像科技结合市场容量、供给需求端变动情况等说明收入快速增长趋势是否可持续,是否存在业绩下滑风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热像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