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龙头康龙化成(300759.SZ)遭股东抛售。
日前,康龙化成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第六大股东同时抛出减持计划,二者拟合计减持4765万股股份。以公告当日收盘价计算,两股东将套现约62.18亿元。
两大股东减持套现似乎有些急不可耐。康龙化成于2019年1月28日登陆A股市场,两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之时,其所持股份均未解除限售。
两大股东为何要急于减持套现?公告称,系自身资金需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康龙化成是“医药女王”葛兰的重仓股,目前,葛兰管理的中欧基金持股3693.56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为12.97%,高居基金投资者榜首。
康龙化成曾是一只大牛股,三年前,其首发价格为7.66元/股,去年8月5日,股价最高达到244.60元/股,较其首发价格上涨约30.93倍。然而,去年8月6日开始,其股价不断下跌,到今年2月7日,已跌至121.18元/股,较巅峰股价跌幅达50.46%。
其实,康龙化成有着不错的基本面。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全年预计盈利15.83亿元-17亿元,同比延续高增。
业绩连续7年高增长
深耕创新药研发,康龙化成经营业绩持续亮丽。
今年1月21日,康龙化成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41亿元-74.95亿元,同比增长43%-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15.83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3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2.81亿元-13.61亿元,同比增长60%-70%。
2021年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3亿元-3.50亿元,主要是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处置投资收益、嵌入衍生金融工具非现金账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相关收益、政府补助、外汇期权和远期外汇合约非有效套期相关损益等。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为3.72亿元。
针对上述经营业绩,康龙化成解释称,2021年,公司经营计划有序开展,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成熟服务线规模效益、运营效率逐渐提升,盈利能力提高。公司持续推进新业务的布局和发展,新业务在投入阶段毛利率相对较低。公司收入主要以美元计价,2021年度美元兑换人民币平均汇率相比上年度大幅下降约 6.5%,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有一定负面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康龙化成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公司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按照主营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四大服务模块。
从公开的经营业绩数据来看,康龙化成表现出较好成长性。
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净利润0.21亿元、扣非净利润0.28亿元,2015年至2018年,上市前四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8亿元、16.34亿元、22.94亿元、29.08亿元,同比增长42.71%、44.87%、40.38%、26.76%。对应的净利润为0.74亿元、1.77亿元、2.31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73%、139.57%、30.49%、46.94%。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变动趋势基本相当。
2019年、2020年,上市后,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7.57亿元、51.34亿元,同比增长29.20%、36.63%;净利润为5.47亿元、11.72亿元,同比增长64.30%、114.25%。
上述数据显示,加上2021年,2015年以来,康龙化成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连续7年高增长。
与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相匹配的是,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也大幅飙涨。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康龙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