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行业的奠基者华大基因(300676.SZ)经营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
因为新冠检测业务,A股公司九安医疗业绩大增、股价飙涨,风光无限。作为行业龙头,华大基因的表现却正好相反。
近日,华大基因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度,公司预计盈利14亿元-1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43%-22%。
华大基因解释称,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导致新冠相关业务收入下降,再加上价格下降,导致利润下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华大基因积极聚焦主营业务,并在部分方面获得突破,但这些尚不能弥补在新冠业务方面的损失。
二级市场上,2020年7月13日,华大基因股价登高至199.40元/股后不断回落,今年1月27日收报83.18元/股,累计跌幅约为58%。
新冠产品价格下降致净利下滑
在经历2020年度的超高速增长后,华大基因的经营业绩开始回落。
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度,华大基因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14亿元至16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0.90亿元,同比减少4.90亿元-6.90亿元,减少幅度为23.46%-33.02%。公司预计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下同)为12.70亿元至15.20亿元,上年同期为20.49亿元,同比减少5.29亿元至7.79亿元,减少幅度为25.82%-38.02%。
华大基因的前身华大医学成立于2010年7月9日,公司于2017年7月1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从经营业绩方面看,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净利润0.82亿元、扣非净利润0.17亿元。201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47亿元、1.36亿元、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7%、66.25%、273.07%。2014年,营业收入为11.32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0.28亿元、0.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9.30%、61.24%。数据显示,这几年,公司经营业绩不太稳定。
2015年、2016年,上市之前的两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2.62亿元、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2.05%、26.93%,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37亿元,同比增长665.03%、28.44%。2017年,上市当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3.20亿元,继续稳增长。
但是,2018年、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2.76亿元,同比下降2.88%、28.53%;扣非净利润为3.09亿元、2.2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6%、28.36%。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
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华大基因的新冠产品热销,业绩迎来逆转。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90亿元、20.49亿元,同比增长656.43%、825.16%。
2021年度,华大基因的业绩下滑在前三季度就已经显露。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九个月,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14亿元、13.15亿元,同比下降47.72%、50.47%。如果年度业绩为预告下限,则四季度会出现亏损。
华大基因解释称,因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与2020年同期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其实,2021年度,华大基因的非经常性损益还有明显增加。当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8000万元-13000万元,上年同期为4124万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