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规划目标,长江传媒通过关系密切、疑点重重的大客户和大供应商进行大宗贸易以提高营收规模,导致目前的部分应收账款逾期,且回收困难。
12月22日,长江传媒(600757.SH)发布公告,对上海迅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迅烨国贸”)、江苏裕弘利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江苏裕弘利”)的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1亿元、2.65亿元,逾期已超半年。
长江传媒是一家传媒公司,旗下20家子(分)公司,包括8家出版社、2家数字出版公司以及湖北新华书店集团、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湖北新华印务公司等10家专业性文化单位。但公司发生逾期的贸易业务,主要是金属贸易(锌锭)。
一家传媒公司,为什么要去做金属生意?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贸易的毛利率极低,大部分年份甚至不到1%。考虑到资金占用等开支,这样的毛利率几乎铁定是赔钱的。
2015年的突然转型
据历年年报,长江传媒2014年营收46.87亿元,归母净利润2.11亿元;2015年营收突然翻了一番还多,增加到118.88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只增加到了3.25亿元。
其中,占营收比例最高的是纸张、印刷耗材等。2015年,从往年的10亿元左右,激增到了83亿元,但毛利率不足1%。
自此之后,这项业务一直维持高位。2016年起,在公司年报中又将这类业务拆分出来,体现在“大宗贸易业务”和“传统及其他物资贸易”中,二者合计超过100亿元,但收入高达百亿元的两大业务合计营业利润竟然只有7600万元。
传媒公司从事大宗贸易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需要结合当时的资本市场环境来综合考虑,2014年恰逢A股牛市,连年增加的营收额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光,有利于企业从事资本运作。
而在核心业务短期内无法扩张的情况下,扩大营收规模最简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并购,二是大宗贸易。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业务只是过了一下账,只是合同、发票等单据的流转,实际货物很可能根本没有到公司的仓库中,所以俗称“倒单”。
在本次货款逾期之前,长江传媒的应收款项余额很少,几乎忽略不计。表面上看,“倒单”的资金都能及时回笼,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额外的资金负担。
所有命运的馈赠,在暗中标好了价格。2021年,从事贸易的合作伙伴,还是曝雷了。
疑点重重的大客户
上海迅烨国贸和江苏裕弘利都是比较新的公司,其中江苏裕弘利成立于2016年,在与长江传媒的子公司长江出版社印刷物资有限公司发生贸易合作之前三个月匆忙成立。
2016年年报显示,长江传媒从前对最大供应商上海际亿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际亿”)、如东鼎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如东鼎盛“)的采购额高达77亿元。
据企查查,上海迅烨国贸的法人代表、持股70%的大股东范静,是上海岑烨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岑烨“)的执行董事;而上海际亿的法人代表李帆则是上海岑烨的监事。
而江苏裕弘利的原监事(曾持股20%)邱福财是上海钜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钜沣”)的监事,如东鼎盛的原监事陈义江也是上海钜沣的执行董事。
另外,陈义江还是上海迅烨国贸的董事。企查查还显示,上述这四家公司背后股权链均与新恒基长江国际有关联。
这意味着,长江传媒的两大客户和两大供应商,高管人员高度重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实质上的关联方。恰恰是这四家公司,很有可能依托长江传媒构成了完整的“倒单”链条。
和这几个大客户、供应商合作大宗贸易的子公司是长江出版社印刷物资有限公司,从该子公司的驻地规模来看,很难支撑上百亿的大宗贸易。
据长江传媒2016年披露的公告,大宗贸易业务模式为以销定购,即通过在市场上获取下游客户的商品需求信息,寻找选定可以满足供货条件的供应商,然后与供应商、客户分别签署采购、销售合同。货物的保管与转移通过第三方监管仓库。主要交易品种为电解铜、锌锭、橡胶、大米、玉米。
通过大宗贸易业务,长江传媒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分离,给公司带来真正利润的业务,并非营收的构成主体。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长江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