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收来看,奇正藏药营收增速常年在15%左右,2020年突然降至近四年最低,仅有5.24%。扣非净利润的增长更是缓慢,在2015年突破2亿元后,到2019年才增长至3.03亿元。
疫情有很大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明星产品——消痛贴膏销售额增速持续放缓,从2018年17.4%的同比增速降至2020年的5.1%。
在2008年以前,仅消痛贴膏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占据公司九成的收入,现在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75%。不过消痛贴膏面对的市场并不大且稳定,消痛贴膏和云南白药膏是国内唯二两个销售额过10亿元的产品,但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整个行业增速在放缓,2020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贴膏剂市场仅增长7.29%。
实际上,奇正藏药从2018年就开始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当时提出 “做强镇痛、发展二三梯队”的多元化产品组合战略。截至2020年末,公司二、三梯队产品中亮眼的并不多,主要是主治妇科的“红花如意丸”、相关儿科,以及医学护肤品等领域的产品,收入占比不足整体的10%。
而在所谓的“镇痛”板块中,除了消痛贴膏之外,其他比较重要的产品有青鹏软膏、白脉软膏等,收入占比也不算高,在18%左右,且该类软膏产品在2020年还出现了收入的下滑。
对于这种局面,奇正藏药把经营核心放在了渠道拓展和数字营销转型上。在2021年半年报中,它表示进一步加大城市覆盖和渠道下沉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营销转型,布局新媒体营销,扩大电商平台销售,拓展O2O新零售业态,加快第三终端的销售推进。
直接结果是从2017年到2020年,奇正藏药的广告及推广费用从2.12亿元增至4.58亿元,翻了一番,但同期公司收入从10.53亿元增至14.76亿元。
百洋医药对业绩的“拖累”可能并不致命,对公司的长期影响有限。摆在这个老牌药企面前更直接的困境其实很清晰了,这又是一家典型的中药企业转型案例,核心产品被蚕食,不受资本青睐,手中的资源并不富裕。如何能基于现有筹码,规划一个更有商业价值且未来想象空间更大的布局,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
来源:经济观察报 EEO大健康 余诗琪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奇正藏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