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正藏药”,002287.SZ)发布利润倍增的上半年业绩快报,引起市场注意。
通过分拆其业绩快报及以往年报数据,还原奇正藏药大润大增的来源,以及公司潜在的投资风险。
上半年净利大增主要系扣非损益增加
7月28日晚,奇正藏药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27.7%,但营业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却高于营收,分别为10.89亿元与9.89亿元,同比增长约316%与347%。
对于“利润额竟然高于营收额”,公司解释称,利润大增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参与设立的并购基金西藏群英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群英投资”)所投资标的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洋医药”,301015.SZ)上市,以公开市场价格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
在此之前的业绩预告中,奇正藏药称:公司对百洋医药的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按照协议约定增加的上半年度净利润约为7.1亿元。也就是说,扣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上半年奇正藏药的营业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实际值分别约为3.79亿元与2.79亿元,同比增长为45%与26%。
若不考虑非经常损益的变化,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依然可圈可点,增速不仅较疫情影响的2020年上升不少,还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幅增加,拉低了公司的估值水平。目前奇正藏药的滚动市盈率仅为12倍左右,远低于公司过去三年的均值34倍及行业均值的31倍。
而且,奇正藏药投资的百洋医药,近期股价出现一字阴跌,截至8月3日,其股价收盘于27.4元,已较上市后的最高点56.2元近乎腰斩,但仍然高于7.64元/股的发行价。
对于百洋医药股价的巨幅波动,奇正藏药回复《投资者网》称: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审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收入结构单一核心产品增长放缓
奇正藏药所处领域为藏药产业,跟中药一样,藏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已在全球40个国家引入了藏医藏药以及参与临床疾病诊疗,成立26年的奇正藏药亦是该领域的领导品牌。
公司2020年年报信息显示,公司现拥有72个药品批准文号,涵盖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妇科、儿科疾患等领域的产品。
不过,从近几年的收入结构看,奇正藏药有些过分依赖于其明星产品“消痛贴膏”。财报信息显示,2008年及以前,“消痛贴膏”占据公司收入的九成以上,目前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75%左右。
尽管公司很早就制定了“做强镇痛”、发展二三梯队”的多元化产品组合战略,但其发展结果并不尽人意。
截至2020年末,公司二三梯队产品,主要有主治妇科的“红花如意丸”、相关儿科,以及医学护肤品等领域的产品,收入占比不足10%。
而在公司“做强镇痛”的“一轴”中,“消痛贴膏”一款产品就贡献了绝对的收入比例,其他包括“青鹏软膏、白脉软膏”等软膏产品的收入占比也仅仅在18%左右,且该类软膏产品在2020年还出现了收入的下滑。由此可见,奇正藏药业绩对“消痛贴膏”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
医药行业由于专利保护期限等因素,投资者在买入核心产品单一的公司往往会打上更多的折扣。
奇正藏药“消痛贴膏”的配方保护及市场竞争力到底如何?公司年报称,消痛贴膏属于国家保密配方,独创的湿敷贴剂技术拥有国家专利保护。
对此,奇正藏药回复《投资者网》提问时也称:根据米内发布的2020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TOP产品市场份额数据,消痛贴膏位居榜首。
但从该产品近几年的收入变化趋势看,“消痛贴膏”近三年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从2018年17.4%的同比增速降至2020年的5.1%。显然,这一现象值得投资者警惕。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奇正藏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