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土巴兔”)发布了招股说明书。土巴兔IPO计划募资7.04亿元,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数据平台升级项目、运营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等。《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指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下同)内, “土巴兔装修”APP因违规使用个人信息曾被工信部点名。此外,在土巴兔IPO申报前夕,多家机构突击入股并签署了对赌协议,对于公司实控人王国彬来说压力不小。
“土巴兔装修”APP
曾违规使用个人信息
招股书显示,土巴兔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家装平台,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家装服务供应商,并共同为业主提供一站式互联网家装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土巴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3亿元、6.80亿元和6.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62.97万元、7967.90万元和8659.75万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土巴兔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线上业务,其中智能订单匹配服务占营收比例逐年走高,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66.84%、75.29%和76.25%。招股书显示,土巴兔的智能订单匹配服务主要是借助大数据完成业主与服务供应商的智能匹配,通过土巴兔官网、土巴兔APP等渠道向家装服务供应商匹配有相应需求的业主信息。在互联网营销服务模式下,土巴兔报告期内用于购买互联网广告流量的流量获客费用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和2.15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24.28%、30.31%和35.00%。
土巴兔坦言,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广大用户实现业主需求与服务供应商的智能匹配,存在通过公司官网、APP等渠道收集包括用户手机号、地理位置、用户装修需求在内的个人信息,并按照相关约定将其提供给服务供应商的情形。《经济参考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报告期内,土巴兔旗下的“土巴兔装修”APP曾因侵害用户权益行为被监管部门点名。2020年8月31日,工信部通报了该年度第四批共101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其中就包括“土巴兔装修”,存在的问题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同时,工信部要求,存在问题的APP应在2020年9月7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记者就此致函土巴兔采访,该公司书面回复称,“在收到工信部关于APP整改的要求后,第一时间进行自查并整改,已于工信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并通过验收。目前不存在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形。”土巴兔还表示,公司非常重视用户信息安全,内部制订了相关信息保护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用户隐私;土巴兔平台不存在主动泄露用户信息的问题,但为了更好地营造正常有序安全的环境,平台建议消费者在接到非土巴兔平台电话或者冒充土巴兔平台电话的疑似骚扰电话的情况下,可以拨打01012321或访问www.12321.cn举报骚扰电话,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公司会继续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持续自查,不断完善平台的用户个人信息保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土巴兔在招股书中重点提示了“用户信息收集或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土巴兔认为,公司可能由于员工操作不当、未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修订隐私保护政策、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等原因,导致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存在不符合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被用户起诉或主管部门处罚等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并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合同纠纷频发
客户投诉不断
据土巴兔官网介绍,截至2020年末,土巴兔平台累计入驻了130多万名设计师、逾11万家装修公司以及9000多家家具材料供应商,业务覆盖国内300多个城市。记者发现,土巴兔在招股书中提示“平台责任相关的风险”时坦承,公司难以保证所有入驻平台的装修公司均已有效取得所有资质,若平台内经营的装修公司存在资质瑕疵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公司可能面临由政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被处以罚款等相关法律风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土巴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