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高端锻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针对性地研发才能保持产品竞争优势,而技术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就更为关键,而中环海陆的这一情况不得不令人对其核心研发能力打上个问号。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中环海陆虽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但从各项指标上来看,貌似都刚刚擦线,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称“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费用比例不低于3%”,而中环海陆近几年研发费用率就恰恰略高于3%,又比如认定标准称“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中环海陆的技术人员占比就在12%、13%左右,这些“擦线”行为都令人好奇中环海陆实际上对于研发创新的态度和研发投入的实际目的。
重要获奖专利依赖性高
专利数量低于同业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环海陆“高学历人才”占比并不高,但其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不少科研成果和荣誉,那么在“高端人才”较少的情况下,公司是如何获得这些荣誉的就令人好奇了。《红周刊》记者专门查询了距现在时间比较近,且公司在招股书中重点提到的几个奖项,发现这些获奖的科研成果和荣誉多是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


比如在9个国家级奖项之中,据现在时间较近的2017年获得的中国专利优秀奖,就是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为专利权人。

而2018年获得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则是与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获奖。

而在省级奖项中,最近获得的奖项为2020年3月颁发的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就是与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共同获得。

如此来看,中环海陆近几年获得的这几个奖项都不是独立获得的,而且这些奖项多会署上核心技术人员的姓名。另外,据招股说明书称,公司共有84项专利,其中有8项专利为共同所有,7项是与武汉理工大学共有,这些获得重要奖项的专利有不少共有专利,不禁令人疑问公司实际研发能力的独立性和真正的科研含金量有多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与公司规模差不多的派克新材共有专利142项,是公司的近2倍。
来源: 红刊财经 记者 | 周月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