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大砍银保渠道,彻底甩掉趸缴保费后,新华保险保费规模也大幅下滑。2016年,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125.6亿元,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9.8%缩减到了5.2%,行业排名下滑至第九。2017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瑞士再保险进行了第一次减持。
2019年初,转型计划行至中局,万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了新华保险一切职务离开。但针对万峰的“铁腕”改革举措,业内都给予了非常正面的评价,亦有同行评价万峰其人“是一个有趣的怪老先生,唐吉坷德式的人物”,“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一套理论,有情怀、有些理想主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万峰曾在新华保险新年致辞中表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是宏观环境多变,最终卷子得分几何,规模和经营的辩论题如何权衡,或许不同的人会打出不同的分数。
万峰离开后的七个月,新华保险董事长由黎宗剑代行,直到2019年8月,来自大股东中央汇金的刘浩凌“空降”新华保险就任董事长;同年,新华保险聘任李全为首席执行官、总裁,新华保险进入“刘李时代”。
上任伊始,新的领导班子便提出了“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为确保取得预期发展效果,新华保险提出了“期趸联动优势”的“打法”,将银保渠道作为“二次腾飞”的重要突破口。
然而,上任仅17个月的刘浩凌却在今年1月20日突然辞任董事长。接替者徐志斌依然是来自中央汇金的“空降兵”,但他却并没有保险业任职经历,其任职资格尚需银保监会核准。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杨泽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险企更换董事长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大股东变动以及经营业绩或者利润未达到董事会的预期。”
“不考虑长期履职到年龄上限的情况,并除去由于新出现的健康等个人的因素,频繁变更主要领导一般不利企业发展,至少从事后看是不利的。因为企业的人事及战略很容易多变,造成组织结构、考评标准、文化等的不稳定性高,损害高管及一般员工形成长期行为导向,还影响外部合作的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向本报记者说道。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告诉本报记者:“一般而言,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频繁更换董事长以及高管,其实不利于一个公司的战略延续性,因为一个战略或者一个转型措施提出来,还没有实施完就换人,新的人又有不同的想法。但好处在于求变,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思路,也有利于变革。”
不过,朱俊生也强调,一家公司大的发展战略的决定,应该是非常审慎的多方论证的结果,一旦确定下来,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作出微调没有问题,但总体的战略坚守非常重要。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吴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