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私募多只基金退出有压力
正是上述不少项目的运营情况逊于预期,导致世联行投资旗下的多只私募基金退出面临困难。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世联行投资及关联机构上海亚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有24只基金尚在运作中。譬如世联行投资2016年底发行的“启航四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东贤大厦。《红周刊》记者获悉,世联行投资曾允诺2020年底前退出,但未能落实。
再比如,上海亚格投资2017年成立的“启航五号”基金,投向了浦汇大厦(现为“华设大厦”),浦汇大厦的原持有机构为基汇资本,世联行在2017年收购浦汇大厦。基汇资本是国内知名地产私募基金,此前接盘了不少李嘉诚旗下资产,譬如广州的西城都荟、北京的盈科中心。据世联行官网介绍,华设大厦的建筑面积超5万平米、资产规模接近28亿元。
华设大厦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浦区核心位置,人民广场-南京东路CBD附近,与陆家嘴隔江相望。记者从投资人处获得的文件显示,在疫情爆发后,世联行与境外潜在买家的交易谈判搁置,基金也可能延期。
“启航六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金领之都,至今尚在运作中。启航六号何时提出、以什么价格退出?这一疑问自去年以来一直受到投资人高度关注。近期随着大宗物业市场回暖,管理人方面向客户透露:目前潜在买家正在尽调,快的话有望上半年就能清算。
整体来看,世联行投资发给客户的3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大宗土地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41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36%。且投资风格明显切换:除自用型购置外,部分成交属于风险偏低的核心增值型投资,凸显当前投资者对于现金流的重视。卖家如希望尽快成交,则必须调低对成交价格的期待。
那么,上述基金是否可能打折兑付?《红周刊》记者从投资人处获悉,上述物业多为上海等一线/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资产,受疫情影响,大宗物业市场流动性本身又比较差,确实有些基金延期,但大概率能兑付本金。
记者也以投资人身份拨打了世联行管理人的电话。一位女士回复,启航六号的潜在交易对手还没确定,“不过也快了,但出于保密考虑,不方便告知。除非已经签署合同后,才会做出披露。”她亦解释称,世联行方面肯定也希望尽快清算,因为拖的时间越长、也会产生相应的融资成本,但疫情前后的物业投资逻辑发生了明显变化,潜在买家的报价低于预期。
试水长租公寓折戟
此外,世联行还曾在2017年试水长租公寓业务,推出了长租品牌“世联红璞公寓”。但在2020年,以蛋壳、青客为代表的一度风风火火的长租公寓行业全面爆雷,这让世联行的长租公寓业务也未能坚持下去。
2020年12月底,世联行公告称,将向宁波江北华燕智辉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子公司世联集房100%股权及对应权益,转让价5.3亿元。世联集房是世联红璞公寓的运营主体。此次交易的对手为华燕智辉(有限合伙),其投资了珠海横琴华琴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华琴实业(有限合伙)的另一个出资方为南京魔方佳弘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其推出了长租公寓品牌“魔方公寓”)。至此,红璞公寓并入了魔方公寓。
世联行旗下还有繁杂的金融业务,包括小贷、财富管理、保理、融资租赁等,而深圳市世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重要的金融业务平台。但2019年以来,世联小贷多次向外转让信贷资产,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底,世联小贷向云南信托设立的“云联18号”信托计划转让贷款债权资产、初始转让信贷资产1亿元,旨在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世联行的金融业务的业绩也在下滑中。据2020年3季报,去年前三季度,金融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5%。
整体来看,世联行的营收与地产调控政策的波动相关。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实现了82亿元的破纪录营收、归母净利润也超过10亿元,而当年恰是2015年启动的地产牛市巅峰。其后地产调控逐步升级,世联行的营收规模也开始下滑,特别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影响,使得公司2020年1~3季度的总营收仅有44.8亿元,业绩亏损6300多万元。
有意思的是,2020年业绩预报显示,去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望超过亿元。在公寓业务经营不达预期、包租业务亏损,金融业务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特别是前三季度业绩还大幅亏损下,公司为何在年度时能实现净利润有较大增幅?从公司解释来看,出售股权投资等非经常性损益为世联行的业绩贡献了9630万元,若考虑其扣非后的净利润表现,则仅有202万~2661万元,同期下降了28.88%~94.58%。
陈女士则向记者表示,上述私募基金的底层资产都在正常运营中,出现延期现象,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物业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都有所下降,部分基金的投资周转期也相应延长。“公司也一直在积极寻找投资人,包括国内外的知名投资机构、实业企业”,交易还处在前期阶段,因此不便公开披露项目详情。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 惠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世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