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革新遇挑战
1998年,吴光明和父亲吴连福联手创办了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即鱼跃医疗的前身。吴连福是一位普通渔民;吴光明的学习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从事研发兽用金属注射器工作。正是在此期间,吴光明发现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巨大前景。
鱼跃医疗发展至今,形成了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医用呼吸与供氧三大业务,公司的家用血压计和制氧机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相比于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头部医疗器械企业,鱼跃医疗收入占比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通常属于常规用品,技术含量更低,因此很难受到投资者追捧。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鱼跃医疗历年财报发现,公司2019年前研发费率仅3.5%,毛利率也维持在40%左右。这也反映了其产品定价权较弱,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现实。
为了实现业务增长,鱼跃医疗2015年至2017年先后收购了上械集团、中优医药,以及德国Metrax医疗等企业,在拓宽业务布局的同时,也实现了营收的加速增长。
但以收并购方式扩大规模的弊端也在近两年显现:随着收购公司对赌业绩兑现,鱼跃医疗需要更好的管理来消化庞大的收购业务。2018年和2019年公司并未收购新公司,营收增速就出现大下滑,其中2019年营收仅增长10.82%。
同时鱼跃医疗还因收购形成了一定的商誉风险。截止2020年3季度,鱼跃医疗商誉总额为8.32亿元,占总资产的8.3%。其中,商誉最大的资产是上海中优医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优”),金额为6.21亿元。
鱼跃医疗在2019年开始新的变化。2019年4月,吴光明辞去总经理一职,仍担任董事长职务,而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由其子吴群接任,担任公司CEO。
“85后”吴群上位被认为是鱼跃医疗变革的信号。在就任CEO之前,吴群就参与主导了鱼跃医疗大数据和线上营销平台的建立。鱼跃医疗还在业绩快报中强调:线上平台业绩同比增速超过30%。
与此同时鱼跃医疗的研发投入力度也比较大。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长了54.53%;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135.7%。
但是,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鱼跃医疗仅2020年就先后被重庆、北京、上海市药监局和国家药监局通报存在产品不合格或不合规等问题,相关产品包括超声雾化器、电子血压计、防褥疮垫、血糖试纸检等。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鱼跃医疗董秘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尽管加大了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提升上,吴群和鱼跃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鱼跃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