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下滑
记者了解到,合力泰前身系联合化工,后者于2008年登陆深交所。在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后,联合化工决定卖“壳”给合力泰,后者于2014年成功实现借壳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合力泰是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液晶显示、触控模组、智能硬件产品的制造商和方案商;主要生产智能终端核心部件,横向布局在液晶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
借壳上市之后,合力泰随即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
仅仅是2015年,上市公司筹划了收购深新隆60%股权、比亚迪部品件100%股权、新泰联合100%股权、联合丰元88%股权等多起收购,涉及金额超40亿元。其中,数额最大的系收购比亚迪部品件的23.06亿元。

一系列的收购让公司业绩在一段时间内大幅增长。2015年至2017年,合力泰实现营业收入49.53亿元、118.45亿元、151.1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7亿元、8.73亿元、11.66亿元,营收和净利均有明显地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却有所下滑:其中,2019年合力泰的总收入同比增长9.44%,净利润同比下滑18.85个百分点,而这主要系公司计提应收款项坏账所致。
据悉,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应收账款高企。截至2020年9月末,合力泰的应收账款达到了84.28亿元,而在2014年底,这个数字还只有5.6亿元,增幅达到1405%,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幅;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的短期借款也达到了67.12亿元。今年8月,上市公司表示为了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负债结构,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亿元的公司债券。
而如今,为了还债,合力泰又计划捆绑出售三家子公司。需要指出的是,出售的三家子公司也均系收购而来,其中,珠海晨新彼时收购价为1.07亿元,业际光电全部股权作价9.62亿元,平波电子作价2.64亿元。对比如今的出售底价,珠海晨新实现了增值,其余两家亏损的公司则可能系“亏本甩卖”。
来源: IPO日报 杨紫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合力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