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证监会核准荣昌生物境外发行H股的申请。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药厂,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JP摩根。
没有药品商业化,成了荣昌生物运营多年的痛点。该痛点引发的最大难点,是在没有药品收入、但又要持续烧钱研发的前提下,如何寻找大量资金,来维持荣昌生物的日常开支。
招股书显示,荣昌生物长期与母公司荣昌制药存在资金往来。荣昌制药向荣昌生物发放内部贷款,荣昌生物再通过银行借款来偿还债务。
不过,该模式存在不小争议,同时也伴随荣昌生物引进战略投资者、赴港上市募资,或迎来最后的破局。
无一药品商业化
根据招股书,荣昌生物目前未有一款药品实现商业化销售,因此销售收益始终为0。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一季度,荣昌生物分别亏损2.69亿元、4.3亿元、9969万元。
无米出锅,还要不断烧柴旺火。荣昌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其绝大部分亏损源于研发开支、行政开支、财务开支。比对招股书的各项成本,研发占了大头,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一季度,荣昌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16亿元、3.52亿元、7521万元。
发展十余年,荣昌生物开发药品超过十种,其中五种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剩下五种还在申请临床试验。最有希望第一个被商业化,即进度最快的药品,有泰它西普(RC18)、Disitamab Vedotin(RC48),两个药品均已进入临床三期阶段。
一位上海外资药厂的人士认为,主营创新药的药厂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选择哪条赛道有关,即选择大于努力。
以RC48为例,该药品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2015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ADC药品。ADC是抗肿瘤的一个细分赛道,全球范围内,罗氏制药、阿斯利康也正在研发。今年7月,阿斯利康向日本一家药厂出售同类药品的开发、商业化权利,交易金额高达69亿美元。
不过,RC48针对病症的疗效,现有的曲妥珠单抗基本都能实现。今年9月,复星生物旗下的复宏汉霖,宣布已研发上市的曲妥珠单抗纳入上海医保。之前罗氏制药有同类药品在国内销售,2018年销售收入就达34亿元。罗氏制药的专利期过后,国内各家药厂争相挤入该赛道。
反观RC48,虽然亲和力比曲妥珠单抗更好,但全球的研发进展缓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在2018年一份报告里表示,临床试验过程中,RC48的细胞株效果不错,但病人效果不如预期,特别是针对胃癌症状,研发难度较大。
对此,《投资者网》就相关药品的研发进展向荣昌生物求证,不过对方尚未置评。
运营资金全靠借贷
研发不断烧钱,至今尚未产出。能走到现在,荣昌生物自有一套。
其中的门道,就是利用大股东的平台。荣昌生物连接两头,一头是关联方荣昌制药向其输血,以内部贷款的方式提供资金;另一头,荣昌生物从银行获取贷款,用以偿还关联方的欠款。
根据招股书,2019年12月前,荣昌生物为荣昌制药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后经重组,荣昌制药的几位高管,以一致行动人方式,合计控股荣昌生物56.35%股权。
荣昌制药成立于1993年,通过中药产品现代化起家,最出名的产品为肛泰。壮大之后,荣昌制药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医药集团,拥有现代中药、生物制药、CRO(研发外包)等多个板块。赴港上市的荣昌生物为生物制药板块,CRO板块最重要的企业,为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百瑞”)。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荣昌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