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资本运作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过去十年,黄金珠宝行业经历三个时期:2009-2012年加速发展,之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金价下跌及反腐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14 年珠宝行业出现拐点,行业底部震荡调整。2017年及以后高端消费现抬头趋势,带动珠宝行业结构性复苏,今年将迎来持续增长。
潮宏基正是声名鹊起于珠宝黄金时期,2010年上市以后,营收增速两位数增长持续了五年。在行业步入拐点前,又开始加码女包业务。
2012年,上市公司子公司潮宏基国际以5.16亿元的价格菲安妮37%股份;15个月后(2014年3月),公司耗资7亿元继续收购菲安妮50.3%股权。
2014年5月,公司又耗资1.77亿元收购了余下股权,由此菲安妮也为公司带来了11.63亿元的商誉。“此次收购将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
并购分三次进行,且间隔时间长,因而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显示出了这家企业不俗的资本运作策略。
菲安妮并未做出任何业绩承诺。收购完成后,潮宏基并未在年报中披露该公司的业绩情况,仅仅披露其母公司潮宏基国际的相关数据。
出乎投资者意料,2018年,公司对收购菲安妮而形成的商誉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9亿元;2019年年报,潮宏基继续对菲安妮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54亿元。
2019年,公司营收为35.4亿元,增速放缓至9%;归母净利润仅0.81亿元,不及2017年归母净利润(2.84亿元)的零头。
潮宏基同期的另一笔资本运作也引发股民疑虑。
2016年9月,琢胜投资以3.92亿元收购美容机构思妍丽的26%股权,琢胜投资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潮鸿基投资的全资子公司;3个月后潮宏基6000万元受让琢胜投资100%股权。
此后,潮宏基筹划并购思妍丽其余股权,而市场则担心菲安妮的案例再次重现,这笔耗时接近三年的交易在2019年7月宣告终止。
4
机构减持
今年8月,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菲安妮资产组的具体内容,与收购时确认的资产组是否存在差异,说明商誉减值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仍有商誉8.06亿元。
“由于国内外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菲安妮品牌升级调整期间较预期拉长,从百货渠道向购物中心重心转移的进程较计划延缓,且此期间投入成本高于预期,使菲安妮的业绩不达预期。”潮宏基对此回应称。
机构投资者已不再对公司未来前景抱有幻想。据Wind数据,最近一年关于潮宏基的研报仅有两则,一致目标价为4.13元/股,潮宏基近期股价已达到这一水平。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基金机构合计持有潮宏基9.53万股,创2015年以来新低。而在2019年及2018年同期,基金持股数达到303.38万股、638.84万股。
潮宏基股东也在减持。今年以来,第三股东汇光国际、第四股东广东新动能,合计减持3344万股,参考市值约1.3亿元。
在此背景下,未来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回报广大投资者?《投资者网》近期就相关问题联系潮宏基方面,但未获公司回复。(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谢莹洁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潮宏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