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眼科“神药”成弃子
对于收购泰州妇女儿童医院,莎普爱思曾公开表示是因为原有医药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产品较为单一,收购后可延伸公司产业链布局。
但在史立臣看来,“莆田系”收购莎普爱思之后将资产注入,更多是为了实现旗下民营医院资产证券化,并逐渐将旗下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转移至莎普爱思实现增值变现。这也意味着莎普爱思此前主营的眼科药品或将发生彻底转向。
在“神药风波”之前,莎普爱思靠着眼科药品发家致富。2016年公司总营收达到9.79亿元,净利润2.76亿元,其中仅莎普爱思滴眼液就贡献了7.54亿元的收入。
但自此之后,莎普爱思未有任何一款眼科方面的新品药物上市,曾带领莎普爱思走上“神坛”的滴眼液也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2017年12月6日,国家监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莎普爱思于三年内拿出滴眼药临床实验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莎普爱思滴眼药就不能再在市场上销售。
根据莎普爱思2017年的计划,应在2020年11月底前完成滴眼药临床实验的一致性评价。如今,三年之期仅剩不到两个月。
在2020年半年报中,莎普爱思表示,滴眼药临床实验一致性评价尚在有序推进,但存在不能通过的风险。如果该产品不能继续生产销售,将对公司经营和业绩造成巨大影响。

图片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时代财经查询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发现了一项与莎普爱思滴眼液有关临床研究试验――“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延缓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该项研究的最新状态显示“招募中”,但在具体试验状态一栏,目标入组人数为国内500人,已入组人数国内仅1人,而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国内为今年7月24日。也就是说,自2017年计划试验以来,莎普爱思滴眼液相关一致性评价试验工作仅招募到一位受试者,且刚刚入组。
事实上,三年完成一个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在时间上是较充足的,目前不少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缩短至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史立臣表示,目前并没有看到莎普爱思大力发展眼科类药品的动作,滴眼液这款主营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迟迟未完成,也不排除公司想要战略放弃的可能。
来源:时代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莎普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