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不稳定”战略失策,错失市场发展良机
今年5月,光明乳业还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副总经理辞职的公告。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副总经理贲敏、唐新仁、黄黎明的书面辞呈,3人辞职后,将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这不由得让外界猜测,疫情只是致使光明乳业业绩下跌的表象,从三位高管的集体辞职,可以看出光明乳业的问题已是“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
实际上,光明乳业之所以掉队除了外部原因外,从内因来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上层建筑”不稳定、管理层变动频繁,战略失策所致。

《每日财报》注意到,自2008年3月“乳业铁娘子”王佳芬从光明乳业董事长卸任,到2018年8月濮韶华就任董事长,十年间换了四次主帅,平均不到三年换帅一次。
2008年3月,上海复兴益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柏礼接替王佳芬,出任光明乳业董事长;“平稳过渡”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主旋律。
两年后的2010年4月,赵柏礼去职,由曾任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的庄国蔚接任光明乳业董事长。
5年后,再由同样长期任职上海农工商集团的张崇建接替庄国蔚出任光明乳业董事长。从2015年开始,光明乳业陷入重大人事震荡。当年6月,总经理因故辞职;7月,光明乳业原总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郭本恒去职后,没有任何乳制品行业经验的朱航明空降光明乳业。
2016年11月,原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因犯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2017年原光明乳业副总裁孙克杰、原光明乳业副总裁兼市场总监李柯因卷入同一系列受贿案也被判刑。
朱航明在光明乳业的三年里,可能是受之前高管贪污事件影响,不敢有大的作为,从而错失了市场发展的良机。
2018年三季报发布当天,光明乳业再次发布了人事变动公告,一名公司董事和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辞职,濮韶华临危受命担任董事长。濮韶华曾任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并没有经营乳品企业的经验。
我们注意到,在整个行业常温奶、奶粉等业务面临发展天花板时,濮韶华领导的光明乳业将宝压在了鲜奶市场,持续推出巴氏奶新品,以求差异化发展。但是鲜奶市场尽管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个液态奶市场中的占比还是比较低,一时间难以力挽狂澜,重回巅峰。
的确,光明乳业曾经的辉煌历史和现实困境的落差让人感慨。外部市场瞬息万变,内部却一直将“稳”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旋律。当蒙牛和伊利都在高歌猛进时,光明没有声响,等光明乳业在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在未来的乳业战争中,光明乳业能否砥砺前行?能否依靠鲜奶市场策略“重现”光明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来源:每日财报 吕明侠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光明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