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价格的下降虽然短暂的在界内掀起一阵轰动,但并未造成销量的猛增。同时,大疆也在不断的谋求多元化,试图开拓更多的领域。
除了主营的"上天"业务,大疆还把眼光放在了"地下"和手持。对此先后推出了拍照车、灵眸运动相机、手持云台等产品。
此外,大疆更是把受众人群扩展到了大中小学生。15年开始举办的面向大学生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在今年,大疆更是将该大赛的参赛对象扩展至了中小学生群体。
03
消费级"触顶"
尽管大疆在逐渐使自己多元化,但其主力业务仍然是消费级无人机。据融资文件显示,大疆在2017年收入为175.7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营收为149.3亿元,较上年增长近1 倍,占总营收85%。
但从2018年开始,随着内部腐败、员工猝死、偷偷裁员等负面新闻的频频出现,大疆也没有再公开过营收数据了。
据此前市场份额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疆在2018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百分之七十四,相比2017年只增长了百分之二。由此可看出:大疆的主营业务已经到达行业的天花板,其营收的增长速度也在变缓。
对此,尽管大疆在几年前就已有所认识,开始布局转型农业植保领域,但我国在该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少,随着极飞公司的"先入为主",大疆还处在探索阶段。
此前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大疆行业级无人机销售额为19.57亿元,仅占总营收的20%,2017年,行业级无人机销售额26.4亿元,占总营收的15%。
大疆公关总监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农业无人机市场,2017年提出的3 年不盈利不排除会延长到5 年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面对内外压力,大疆光"自降身段",靠价格战还远远不够,在主力业务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触顶"的情势下,行业级无人机什么时候能够成为营收的重要增长极,大疆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锌财经 黄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疆 |